A股上市公司中报已披露完毕,包括公募、社保基金、险资、券商和QFII等在内的各类机构持仓布局随之显现。总体来看,二季度机构持有证券数量、持股市值整体均有所上升,但持仓情况更趋分散。行业方面,金融、医药生物等行业为各大机构重点持仓。而化工、电子、机械设备等高景气度行业则在二季度获得了机构的重点加仓。
机构二季度持仓趋于分散
总体来看,二季度机构在持股市值上升的同时,持有证券数量也随之上升,这也意味着机构的持仓更为分散。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机构共持有证券数量4382只,相比一季度的4114只增加268只;持股总市值41.34万亿元,相比一季度的36.83万亿元增长12.25%。除此之外,机构持仓占流通A股的比例整体也处于上升态势。
机构持有证券数量最多的三大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化工和医药生物,分别持有证券数量441只、403只和389只;相比一季度分别增加46只、23只和25只,这也意味着更多机构选择在上述行业内进行广泛投资布局。而获机构持股总市值最高的则分别为银行、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行业,持股总市值分别为5.49万亿元、4.77万亿元和3.51万亿元。与一季度相比,机构在银行板块的持股总市值大幅减少逾2354亿元,在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板块的持股总市值则分别增加逾5129亿元、7957亿元。
个股方面,机构持股数量最多的四只个股分别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石油,持股数量均在1500亿股以上。机构持股市值排名最高的四只个股则分别为贵州茅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石油,持股市值分别为2.03万亿元、1.34万亿元、8467.13万亿元、8259.44万亿元。除此之外,还有多只热门个股获机构集中买入,杭州热电、税友股份、华菱线缆等6只个股在二季度获得超3000家机构新进。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公司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上升明显,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据上交所统计,半年报显示,科创板持股基金数量达到50085只,比一季度末增长20倍。其中,近八成科创板公司的流通股东中包含基金股东,比一季度末增加2个百分点。同时,据定期报告披露显示,基金持仓占比由一季度末的7.47%上升至11.36%。行业分布看,以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最受基金青睐,有41家公司的基金持仓占比超过30%。其中,思瑞浦、中望软件和南微医学基金持仓占比位列前三,分别为70%、67%和55%。
四大机构重仓股浮出水面
作为A股市场风向标之一,社保基金、险资、券商、QFII四大机构投资者备受关注。二季度,上述机构青睐行业各有不同。其中,社保基金在二季度重点增持了电子、化工行业;险资持仓以金融行业为主,加仓了部分化工、科技股;券商重点关注处于景气周期或景气拐点的部分行业;QFII则增持了部分前期超跌的行业龙头。
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社保基金共现身441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持股总数537.95亿股,二季度大举增持1.46亿股,合计持仓总市值超过3764亿元。社保基金持仓以银行、医药生物、非银金融行业为主,二季度持仓市值分别为1529.71亿元、283.82亿元以及273.45亿元。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在二季度重点增持化工、电气设备等行业个股,巨化股份、三友化工、明阳智能等6只个股二季度获社保基金加仓超过1000万股。
二季度,险资共现身38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持股总数959.19亿股,相比一季度减持19.53亿股,合计持仓总市值15450.83亿元。险资持仓行业仍以银行保险为重,中国人寿、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为其前三大重仓股,但二季度持股数量并未产生变化。二季度险资选择增持了部分化工、电子个股,中科曙光、三友化工获险资增持1200万股以上。
与险资类似,券商二季度持股数量也有所减少。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券商共现身352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持股总数49.34亿股,相比一季度减持2.39亿股,合计持仓总市值538.41亿元。券商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江苏银行、中信建投和永泰能源,其中江苏银行以8.32亿股的持仓数量远超其他个股。另外,二季度券商还增持了永泰能源、强力新材、节能铁汉、中国宝安等个股。从行业上来看,券商青睐个股与二季度市场表现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正处于景气周期和进入景气拐点的行业。
外资方面,QFII在二季度继续加仓A股1.05亿股,共现身517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合计持仓数量为121.40亿股,持仓总市值3148.39亿元。QFII在二季度增持了部分前期超跌的行业龙头个股,例如,隆基股份获高瓴资本增持9052万股;东方财富获阿布扎比投资局增持1470万股;爱尔眼科获高瓴资本增持1879万股、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增持1194万股等。
编者按:A股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披露已经收官,《证券日报》研究部从净利润、现金流、研发费用、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入手,根据排行榜单进行梳理、剖析,推出《上半年A股财报榜单透视》系列报道。今日首先推出净利润TOP100公司榜单分析。
本报记者 吴 珊
A股市场2021年半年报披露完毕。4467份半年报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的缩影,展现出上市公司的蓬勃活力和强大韧性。
半年报净利润百强榜出炉
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5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43.29%。
从半年报净利润百强榜来看,入围门槛超过4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浮13.19亿元。有42家公司的上半年净利润超100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均在1000亿元以上,分别为1634.73亿元、1533.00亿元、1222.78亿元、1128.13亿元。
尽管金融业地位稳定,持续占据半年报“最赚钱”榜单的重要位置,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榜家数还是有所减少。
而有色金属、休闲服务等两行业则分别取代去年的传媒、国防军工行业,多家公司现身今年半年报“最赚钱”榜单,此外,钢铁、电子、采掘、化工、电气设备、汽车、家用电器等七大行业现身半年报“最赚钱”榜单的公司数量也均有所增加。
金鼎资产董事长龙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区域性暴发,而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内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健康的内循环,减少了对专精特新类产品的进口,部分具有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将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成长空间可期。未来在新材料、电子元器件、能源化工、精密制造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将会产生更多龙头公司。
在半年报净利润百强榜中,有20家公司为“新面孔”。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集集团等3家公司均实现业绩扭亏为盈;中远海控、京东方A、万华化学等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亿元以上;此外,有12家公司相较去年同期的排名有所提升,宝钢股份、中国交建、上港集团等3家公司此次均跻身前50名行列。
从成长性来看,进入半年报“最赚钱”百强榜单的公司,历史业绩也相当优异。记者统计数据发现,有68家公司在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报、2021年半年报连续3个报告期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助理刘寸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强榜单中有6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连续增长,这个比例符合预期。建议投资者深度思考公司业绩连续增长的核心因素及可持续性,挑选处于长期利好赛道的公司长期持有。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有35家公司连续3个报告期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中远海控、京东方A、马钢股份、TCL科技、中芯国际、英科医疗、紫金矿业、荣盛石化、华菱钢铁、中金公司等10家公司在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报、2021年半年报连续3个报告期净利润同比增幅超40%,保持了较高的内生增长速度。
机构重仓38家公司
业绩稳健增长的公司往往受到机构的青睐。截至二季度末,在上述68家净利润连续3个报告期实现增长的公司中,有3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社保基金、QFII、险资、券商等机构身影,占比55.88%。包括中国建筑、中国核电、新城控股、三一重工、宝钢股份等在内的10家公司均获两类及以上机构共同持有。
虽然上述68家公司业绩优势凸显、机构认可度高,但是股价表现尚不尽如人意。7月份以来截至9月1日,仅有29家公司股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占比42.65%。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目前市场震荡整理的大环境中,短期的调整对于那些成长确定性高、具备持续竞争力的公司而言,反而为其股价重心的进一步抬升构筑了中长期底部。
中金公司表示,支撑成长风格的四大因素仍然没有瓦解:一是市场整体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尽管面临外资带来的一些波动,但国内宏观环境仍然较为有利,对于高估值风格有所支撑;二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长期逻辑和行业的景气周期仍在持续,无论是半导体芯片还是新能源板块,当前整体景气度都保持在高位,基本面因素支撑仍然坚实;三是产业政策监管仍在逐渐明朗的过程之中,靴子尚未完全落地、政策不确定性未完全消化前,“硬科技”的确定性溢价仍然存在;四是疫情的反扑或预示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并未如想象中强劲,高增长、高景气的成长类资产可能持续受到追捧。在产业逻辑、盈利周期、宏观环境和政策监管都有利的前提下,成长调整的幅度可能较小并且仅是“假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