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今年以来,青海省海西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抓好“六稳”促进“六保”的同时,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下大力气促进消费升级,行之有效增强了消费动力,释放了消费潜力。全州发改、商务、文旅、供销、市监等部门,立足今年特殊形势,结合地方实际特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拉动消费、提振消费、扩大消费、促进消费、优化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改委:用政策拉动消费
为缓解疫情期间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海西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时启动了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在3-6月阶段性扩大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和提高标准,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同时以联动机制测算的补贴标准为基础,阶段性将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确保低收入群体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生活标准,2020年共发放临时补贴905.06万元,惠及4.8万人。与此同时,制定出台了《海西州深入推进水电气资源价格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十条措施(试行)》,贯彻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并根据省发展改革委阶段性降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结合省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情况,1-6月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降低21%,非居民电价在原电价基础上降低了5%,通过全面落实普惠性降费政策,确保了降价释放红利准确传导到终端用户。
商务局:用活动提振消费
为提振消费信心,海西州商务局先后制定了《海西州商贸领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海西州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实施方案》《海西州“情暖柴达木消费促发展”促消费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情暖柴达木消费促发展”促消费活动,共发放21期,使用资金197.7万元,撬动社会消费1118.8万元;开展2020年汽车促销活动,活动期间,销售额达2789.03万元;组织大型超市、商场推出发放超市消费券、代金券、减价让利等多种优惠活动,部分酒店开展打折让利活动;借助“青洽会”平台,在主、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展销活动,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组织企业在加油站服务区和便利店设立特色产品专柜,实现政企联动,有效刺激消费增长;把握节庆、季节、旅游等消费特点规律,以夜间经济提升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地摊经济。与此同时,加大各类市场及商业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全州已建成活畜交易市场7个,枸杞交易市场4个,农贸市场14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5家,建设商业步行街区13个。
文旅局:用旅游扩大消费
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坚持文化惠民导向,利用柴达木文化旅游节、德令哈光热光伏大会、海子诗歌节等重大文旅节会活动,推出各类惠民措施。开通旅游专列7趟,带动两地游客8000余(人)次。并根据各地实际,以旅行社、宾馆、景区景点为重点,加强各地区的合作交流,延长旅游线路,互补旅游短板,实行多景区通票、互免门票,有针对性打造周边游、近程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旅游线路,打造个性化、特色化,富有竞争力的文旅产品。并大力推行文化和旅游领域网络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引导州内旅行社与国内外大型旅行社开展合作、联合或连锁经营,拓展业务空间,提振旅游消费市场。在此基础上,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其中“云游柴达木”小程序访问量已达33.37万人次,与抖音、今日头条官方合作开展“#趣海西玩出色”抖音/头条话题活动,浏览量达1947.7万余次。分别在央视1、2、4、9频道以及《中国推介—好客中国》栏目中宣传推介海西州文旅资源及特色农牧产品,使海西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截止11月底,海西州接待游客1320.76万人次,旅游收入68.97亿元。
供销社:用电商促进消费
为拓宽拓展农产品上行渠道,海西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州社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构建现代流通方式,并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农产品分拣中心,打造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共成立开展电子商务相关业务企业7家、开展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专业合作社25家,培训电子商务人员200人,设立基层电商服务网点30个,累计实现销售额近4000万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州内的电商平台,加大海西特色产品的线上销售。格尔木开通了“昆小梦”商城,提供以生鲜果蔬为主的7大类400余种商品的网上下单和同城配送服务。德令哈建立了丝路电商平台,销售枸杞、藜麦、牛羊肉等农畜产品。天峻县建立了甬丽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仓储+配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村现代快递物流公共服务和网络营销综合服务平台,销售牛羊肉、黄蘑菇、虫草等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16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700万元。
市监局:用监管优化消费
海西州市场监管局在依托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消费升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全面营造安全消费、放心消费的大好氛围。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全州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行业整治、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肉类市场专项整治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着力实施“明厨亮灶”建设、示范店创建和量化分级管理,深入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共查办食品领域案件320件,封存处理不符合要求产品7021.12公斤,责令整改320家。在保障药械安全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第二类精神药品经营专项检查、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六统一”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药械安全专项整治,查办药械领域案件81起,监督销毁过期疫苗6127支,最大限度消除了药械安全隐患。在保障特设安全方面,突出商场、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活动,共检查713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抽查特种设备5600台,排查各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60项,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01份,隐患整改240项。在保障消费安全方面,深入开展全州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市场环境整治及打击消费欺诈专项整治,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76家,查办案件8件。此外,充分发挥消协作用,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或提示,并积极受理和解决消费投诉,今年共受理和解决消费投诉350余起,有效维护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