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西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全州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科技创新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州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组织有关科技人员深入企业调研,集中力量在技术咨询、智力支撑、资金支持、新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征集并理出企业技术课题需求清单、企业与高校院所全面合作清单、企业科技服务和调查单位需求清单、企业与高校院所技术类项目合作清单。将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50项专利面向海西境内中小企业进行推介,并且可供企业三年免费普通许可权。在锂产业发展方面与省科技厅衔接,邀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专家对海西州锂产业发展进行调研,了解沟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出台《海西州柔性人才引智实施办法》《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深圳大学、青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围绕海西州产业发展洽谈合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围绕产业发展,引进中科院首席院士牛文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桂生、贵州大学院士宋宝安、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新疆农垦科学院副院长尹飞虎等10余人,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积极构筑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探索建设科技信息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州域科技资源共享。目前,已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技术创新联盟1个,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8个(院士工作站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孵化器3 个、技术创新联盟2个、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企业22家、省级农业园区4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为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撑。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在争取科技资金和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和1000万元科技创新重奖资金,制定出科技创新重奖资金方案和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和奖励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特色生物、装备制造等领域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先进标准制定等项目。 深度贯彻落实《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海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关于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为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等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扩大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创新自主权,提供政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