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3×3措施推进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取得实效
为确保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德令哈市采取3×3措施,从基础工作、考评关口、机制建设入手,探索基层党员队伍经常性动态化分类教育管理新路子,以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的实际成效推动党员队伍建设,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一严“三化”工作,奠定考评基础。一是考评管理“标准化”。编制印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手册》,区分8类党员,从19条基本指数、8条正向加分指数、5条反向扣分指数和12条归零指数进行考评,进一步细化了党员先锋指数参考标准,做到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与标准化水平。二是学习宣传“常态化”。市委组织召开全市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培训大会,各基层党(工)委、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召开会议、知识竞答、交流讨论、讲“党课”以及发送微信、入户宣传等多种有效方式,向广大的基层党员群众持续宣传开展考评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方法步骤,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群众对考评工作的知晓率和自觉参与考评工作的主动性。截至目前,各级党组织共召开各类集中学习会90余次,座谈交流240余次,编发微信1500余条,入户宣传9000余人次。三是调查摸底“精细化”。各基层党(工)委以党支部为单位,通过查询党员信息统计系统、逐个电话核实、重点上门走访等综合措施,准确记录党员出生年月、健康状况、目前所在单位及是否受过处分等各项基本信息,严格界定参与考评人员范围,及时动态调整参评人员,做到应考必考。截至目前,各领域确定参与考评的党员共计3145名,参与率达85.4%。
二严“三个关口”,确保考评质量。一是把好党员日常行为“记录关”。坚持以事实为积分依据的考评原则,严格执行“党员日常活动记录单”制度,要求党员对日常的学习、履行党员义务、联系服务群众以及为民服务承诺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如实记录,杜绝弄虚作假。同时,各基层党(工)委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管理,通过随机走访党员群众了解情况等方式,对因经常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展组织活动等履职不到位的党支部书记,进行警示谈话或直接调整。二是把好党员群众大会“评定关”。坚持“1/3工作法”,(即参与党员群众大会的群众代表、服务对象或管理对象不少于参会总人数的1/3;上级党(工)委直接派专人参会,监督会议召开的党支部,不少于所辖党支部总数的1/3)确保党员群众大会按期保质召开。严格过程管理,对党员个人提出的正向加分申请及党支部提出的反向扣分和归零指数提议,在党员大会上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现场汇总公布;对党员半年综合得分情况,现场进行评星定级,切实杜绝开会“走形式”、“讲情面”等影响考评质量的现象发生。三是把好评星定级后续“整改关”。截至目前,全市各领域评选出合格党员共3010名,其中五星党员921名,先锋党员135名,年底将结合年度工作从先锋党员评选出优秀党员。对评定出的合格党员,党支部在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和深化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共计提出改进意见4580余条,明确了提高方向。按照“一问题一对策、一党员一方案”的原则,为每名党员建立了整改落实台账,并指定上级党组织班子成员、优秀党员、先锋党员、党支部书记等跟踪督导落实,实行限期销号管理,不断促进转化升级。
三严“三个机制”,促进考评落实。一是健全指导督导机制。组织、纪检等部门采取明察暗访、走访群众倾听意见建议、旁听党员群众大会等形式了解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下基层指导工作12次,旁听各领域党员群众大会6次,与党员群众交流座谈2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提出改进意见建议8条。各基层党(工)委派专人不定期检查各党支部的工作落实情况,帮助解决各类实际问题20余件,进一步促进了工作落实。二是严格主体责任机制。将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工作纳入年终党建责任考核与党组织书记党建专项述职内容,切实强化责任意识,促进主动进位履职。同时,实行定期、分级约谈党组织负责人制度,随时了解责任落实情况,今年,组织部门约谈各级党组织书记25人次,下达整改意见书4份,进一步上紧螺丝、拧紧发条。三是强化保障支持机制。加强对工作落实的各项支持,市、乡镇(街道)两级加强对工作落实的经费支持,每年保证一定比例的党建经费用于《考评管理手册》的印制、基本知识的学习宣传及召开会议等,对偏远村适当提高支持力度,做到工作落实有保障。开设组织部门电话热线及微信平台,及时帮助各级党组织解答工作落实中的疑问和难题,帮助促进工作落实。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