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地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大柴旦工行委按照省、州加强和改进生态保护建设要求,结合工矿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
(一)严格把控审批关口。始终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在审批项目、引进重大项目工程中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推进项目联合审批制,凡未经环保部门进行把关的重大涉环保项目,行委发改局、建设和交通局、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局等部门均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通过有限的监管合力,从源头上控制新增高污染产业进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评执行率达100%。近年来,全区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事件。
(二)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先后对西部矿业股份公司锡铁山动力公司1.8万千瓦电厂、锡铁山粗铅冶炼厂粗铅冶炼等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生产线进行了关停。
(三)积极争取环保资金。近年来,我区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实施技改,稳步推进工艺、设备落后企业的生产能力升级改造。青海中天硼锂矿业有限公司投资2882.2万元废弃硼酸母液综合回收利用项目,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将原排到尾矿库的水回收再利用工程,国华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727.52万元滩涧山砂氰化尾渣综合回收项目,青煤集团大柴旦物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以页岩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等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四)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采取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制作展板、开辟专栏、问卷调查、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和矿山企业业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形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倡导文明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乔灌结合的绿化模式,充分考虑景观效果和防护实效,不断加强城镇绿化项目和封山封育项目建设力度,大力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截止目前,完成城镇绿化面积1138亩,占镇区面积40%以上,人均绿化面积63.28平方米;封山育林(草)项目8.15万亩,重点公益林项目67.71万亩,退耕还林项目7917亩。
二、意见建议
一是加快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步伐。从本地区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合理制订和实施柴旦地区“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确保全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在锡铁山镇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确保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二是加快废气、固废、废热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企业本身原辅材料、资源、能源需求和废物排放,加强在企业和产业间的交换,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经费,不断提高全区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和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到2020年,建成环境空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以及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心。
四是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作。加强对全区主要公路、铁路等通道的绿化,完成柴旦镇和锡铁山镇、马海村的绿化建设,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