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再迈铿锵脚步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以城镇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建成管理为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再迈铿锵脚步。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节奏,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规划。截至目前,《海西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已编制完成,待州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省政府批复实施。两市三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近期将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审查及备案。两市、三县、三行委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其中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天峻县、冷湖行委、茫崖行委城市(县)总体规划修编已通过省政府审查并批复实施,乌兰县总体规划正在修编,都兰县正在加快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审批和上报工作,大柴旦行委正在抓紧组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二、加强项目建设,提高城镇化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全州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79项,总投资约15.77亿元。其中,道路及景观工程46项,计划投资86750.62万元,已完成16843.62万元;供排水工程10项,计划投资16262万元,已完成5737万元;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及环卫设施等项目8项,计划投资18449万元,已完成7137万元;供热工程7项,计划投资28655.83万元,已完成16050万元;燃气项目2项,计划投资3520万元,已完成530万元;广场及绿化工程5项,计划投资3744.1万元,已完成2501万元;其他项目投资约330.74万元,已完成投资156万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今年全州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共计48项,总投资约5.8亿元,已完成2.87亿元。其中,德令哈市巴音河综合治理工程、西海公园改造等5项工程,计划投资6895万元,已完成520万元;乌兰县蒙藏医院建设、第一完全小学综合实验楼等17个项目项,计划投资6747.6万元,已完成2715万元;天峻县民族风情步行街、布哈河湿地公园等11项工程,计划投资31452.05万元,已完成22710万元;大柴旦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4个项目,计划投资6910万元,已完成1400万元;冷湖中学校园建设等4项工程,投资2281万元,已完成670万元;茫崖消防大队等7个项目,计划投资3696万元,已完成684万元。
三、优化基础建设,提升城镇化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以国债资金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全州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州城镇化率70.06%,用水普及率95.71%,人均道路面积29.46平方米,排水管道密度6.2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7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6.26%,建成区绿地率14.79%,生活垃圾处理率95.34%,燃气普及率64.12%,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建制镇、乡镇集中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小集镇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截至2013年底,全州村镇用水普及率44.87%,人均道路面积19.0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6%,建成区绿地率1.61%,生活垃圾处理率31.58%,燃气普及率2.92%。
四、健全建设体系,加快房地产业发展。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制定各类保障性住房入住管理办法,让群众“住有所居”,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州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面积553.34万平米,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266.85万平米、农牧区保障性住房286.49万平米,共解决全州约23万人的住房问题,人均住房面积30.4平方米,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引导住房消费与开发建设等措施,房地产业得到持续平稳发展。2012年以来,全州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25.83亿元,其中2012年5.38亿元、2013年11.95亿元、2014年1至8月投资8.5亿元。
五、探索统筹模式,有效发展城乡一体化。立足海西工业企业较多的实际,广泛开展以“百企联百村”为主要内容的企村共建活动,通过企村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推村庄建设、公办社会事业、共育文明乡风,初步建立以工促农有效机制,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内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11年至2013年,全州305个行政村中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203个,占总数的67%。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个,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今年组织实施“高原美丽乡村”15个,分别从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五个方面进行项目建设,各项投资估算共计2.67亿元(不含村民自筹)。
六、积极申报重点镇,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的功能,海西州于2013年11月起,严格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委确定的条件,积极开展新增全国重点镇申报工作,先后经各市县申请、州级审核、省级审查,报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德令哈市尕海镇、柯鲁柯镇,乌兰县希里沟镇,都兰县察汗乌苏镇、香日德镇、宗加镇,天峻县新源镇8个镇首次入围新增全国重点镇名录。
七、强化建成管理,提升城镇化管理水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和综合考评等措施,从治理“脏、乱、差”入手,不断加大县城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先后制定出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德令哈市容环境管理考核办法》、《格尔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办法和规定。通过对中心城区和县城集镇市政设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集中整治和综合治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平安海西”、“美丽海西”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格尔木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市 ”、“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德令哈市先后荣获“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全省卫生城市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等称号。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