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有机畜牧业:鼓起高原特色风帆——青海绿色农业发展巡礼之一


  近年来,由于用药和合成饲料引起的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世界高度的关注。解决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在改善现有畜牧业生产现状的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已成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

   在此大背景下,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海,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成为有机畜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发展有机畜牧业 正成为全省加快生产模式转型、增强牧区可持续发展,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以打造全国最大的有机牛羊肉生产核心区为目标,积极推进有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生态有机牧场建设。在成功申报河南、泽库和兴海三县有机畜产品基地和产品的基础上,今年把有机畜牧业基地建设扩大到了祁连、甘德和天峻县。

  中秋的青海草原绿意渐退,一路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最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草原异常干净,几乎看不到随风飘舞的塑料袋和小山包似的鼠洞。

  洁净的县城,所有的食品和蔬菜超市内,进出的人都拿着一个编织袋。“几年前,政府倡导杜绝白色污染、打造有机基地,商店不卖,群众不用,渐渐塑料袋走出了牧民群众的生活。”金海洋蔬菜水果超市老板说。

   几年前,为打造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河南县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从治理白色污染到生物灭鼠,全县扎实开展了有机畜牧业基础性工 作。2007年全县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基地、产品和贸易认证,共认证天然草场面积913万亩,牦牛、欧拉型藏羊79万头(只),成为全国 有机基地面积最大、参与有机养殖户最多、存栏牲畜最多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同样,与河南县比邻的泽库县也依托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战略,并成功申报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成为 第一个获得全国有机畜牧业示范(县)基地殊荣的畜牧业县。全县按照“园区引领、科技支撑、牧企对接、有机规范养殖,实现强县富民”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拉开 了有机标准牛羊屠宰加工、有机乳制品加工、有机牛羊肉加工、黄蘑菇加工和风干肉加工的园区建设。

   位于河南县优干宁镇的阿木乎牧委会,在省农牧厅的帮扶下,将天然草地保护建设同发展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草地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项 目,开展了游牧民定居、畜用暖棚、草场围栏、人工种草、鼠虫害防治等建设。全村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移民保障制度,牧民收入从2008年的 3500元左右,上升到去年的7500元。

   河南县常务副县长李鑫说,到今年5月,全县有机畜牧业建设方面累计投资5351.1万元,注册登记各类牧民专业合作社39个,参加牧户5792户,整合 草场面积697.897万亩,整合牲畜72万多头(只、匹)。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青海雅可牧业、青海楠迦生态环境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海亮集团等已入 驻高标准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

  而相邻的泽库县已建成9个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64个有机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与上海的一家信息公司合作建立开发了泽库县有机畜牧业网络平台和牛羊可追溯体系,并开工建设了占地近千亩的两个有机畜牧业加工和生产功能区。

   泽库县县长更智才让介绍,目前,全县投入有机畜牧业的资金达2640万元,已编制完成了有机畜牧业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部分项目已开始实 施。通过发展有机畜牧业,全县生产的牛羊肉价格比普通牛羊肉价格提高了20-30%,产品还延伸到了毛、奶和草等畜产品。

  目前,全省通过有机畜产品生产认证的草场达到2192万亩,认证牛羊196万头(只)。预计年内可新增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4687万亩、有机牛羊198万头(只)。同时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中,也将明确有机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和推进步骤。

  为此,省农牧厅将以推进有机生态牧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技术含量和扩大基地规模为重点,加强了前期调研和顶层设计,并实行首席专家联点负责制,加强技术培训,明确目标任务,为全力推进有机畜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罗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