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增强发展活力。县财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开展相关财税政策宣传,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及时享受规定的税收优惠。
一、主要做法
一是县财政部门主动配合县国税、地税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相关财税政策宣传,具体指导帮助纳税人预测盈利能力及可享受的税收优惠份额,优化纳税服务环境,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及时享受规定的税收优惠。二是积极认定小型微利企业。根据财税规定文件要求,县地税局和县国税局积极认定符合减免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为25户,减免企业所得税3.3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融资难是束缚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导致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用户拖欠货款、运输费用上涨、用工成本增加、自有资金少、生产规模扩大等原因。在融资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小微企业入驻的是政府标准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大多数小微企业从农商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获取贷款,有些小微企业使用过民间借贷资金,借贷成本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50%-400%。高额利息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沉重的负担。一些企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无法支撑关门倒闭。
二是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上升,使企业利润空间降低。国内生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利润空间,销售市场萎缩,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加剧。
三是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科技投入不足,后续竞争力差。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小微企业收入和利润基本持平,相当部分的企业只愿用临时工,不愿用固定职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加之人才就业的保障政策不统一,体系不健全,吸引人才和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据企业反映,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中高级技工十分短缺。同时,由于小微企业受资金和规模的制约,科技投入较少,技术创新步伐较慢,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竞争能力较弱。
四是用工短缺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障碍。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务农,劳动力供需不足的局面日益明显。即使提高薪酬,也很难招聘到技术熟练的员工,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快速上升,使得小微企业过去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低资源环境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相应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企业生存面临困境。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根据小型微利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各企业的人员状况、办税水平、纳税意识等因素,通过送法上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宣传活动,引导和教育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纳税辅导活动,帮助纳税人全面、正确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要以辅导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在成本核算、税金计提、报表申报编制等方面加强辅导,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来。
二是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有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需要对各种涉税信息的搜集、筛选、分析和整合,又需要税务部门各岗位之间、税务部门与地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配合。树立“内外并举、多方协作”的治税思想,加强与财政、税务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治税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与金融、工商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换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规模、资金流向及用工状况,为适时实施监管提供外部信息支持。
三是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整体税收负担。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进一步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护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
上一篇:都兰县新能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