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海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海西州各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新型金融机构,以其经营机制灵活、贷款手续简便、审批快捷等优势,在激活民间资本市场、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现状。目前全州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2家,其中正式营业2家、批复开业4家、申请筹建6家,注册资本金14000万元。2013年累计发放贷款82笔,贷款金额11264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650万元,占总额5.8%;个体工商户贷款9454万元,占总额83.93%;涉农资金1160万元,占发放总额的10.29%。今年1至4月累计发放贷款13笔,贷款金额2131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贷款2041万元,占发放总额的95.78%;涉农资金90万元,占发放总额的4.22%。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认知度低,收入来源单一。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在海西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知和信誉建立尚需要一定时期的经营积累,有贷款需求的群体选择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一定的信誉风险。小额贷款公司收入主要为利息收入,运营业务成本高,实行较高利率,而高利率往往使许多渴望获得小额信贷的群体望而却步。二是市场定位模糊,缺乏竞争力。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依然比较模糊,缺乏一整套法律框架确立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与商业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在贷款规模、资本金等方面均没有优势,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差异化服务。三是资金来源有限,业务开展缓慢。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资金来源有限,主要是资本金、捐赠资金。在资金需求旺盛而现有资金规模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资金来源狭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放贷速度快于回收速度将会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出现“无款可贷”的尴尬局面,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四是内控制度欠缺,制约业务发展。目前全州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建立完整的内控机制,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缺乏银行业从业经验,制约业务经营和发展。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能力普遍较弱,公司客户信用记录尚未纳入到人行征信系统,对客户风险状况的判断主观随意性较大,加剧了经营风险。
 
 三、对策和建议。一是明确市场定位,服务目标客户。明晰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贷款投放坚持“小额、分散”原则,走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将市场定位于“三农”和区域小微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贷款灵活、便捷、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做大市场份额。二是优化内部管理,建立内控体系。不断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确保经营管理合法、稳健、有序。努力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公司内控制度体系。培养小额信贷专业人才队伍,防范金融风险。三是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健康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初期,建议财政对其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支持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或风险补助;在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层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初期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使其尽快走向规范化;根据各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加大引导力度,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防止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过度集中形成恶性竞争,确保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互补,真正为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资金需求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