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以 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迅速,初步建成了信用担保体系,并形成了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共同构成的担保体系。
然而,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存在多种问题,主要是:1、在结构上存在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总体结构主要是财政性、民间资本性商业担保和中 小企业互助担保所占的份额比较低,主体比较单一,而且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直接干预太多,阻断了市场的竞争。2、在监督机制和政策法规方面存在一些 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信用担保机构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而且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在鼓励信用担保,在政治上面给予了一些相关的政 策,比如税收减免等,所以导致了许多地方信用担保机构只享受信用担保的优惠,并没有做需要做担保的一些事情。3、在风险分散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缺乏风险分 散的机制。在出现风险以后,基本上都是由担保机构自家在承担,不少担保机构实际上承担百分之百的信贷风险。4、在体制上存在问题,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体制 分离。国内信用担保的机构和信誉的建设两方面是分离的,在转轨时期,尽管很多方面的信用比较差,但实际上信用担保机构掌握的情况也不够,所以会导致一些风 险。5、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资本不断降低,1999年平均担保资本4000万元,2003年6月进一步降到2600万元。6、担保机构的担保盈利能力不断降 低,1999年资本利润达到2%,但2001年就降低到1.3%,2003年有回升也仅仅达到1.8%左右。7、担保贷款放大比率低,没有完全起到杠杆的 作用。虽然国家规定担保放大比率为1∶10,但实际上担保机构多年来比例一直在1∶2左右,这跟国外相比差得很远。8、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新建的企业总是 缺乏人才。9、全国性的担保网络尚未建立,没有形成个人体系的网络,担保体系的建立与信用体系建立严重脱节。10、担保机构和担保业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 一个全国性的自律性组织。11、担保业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和机构。
因此,对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有六个方面。一是建立政府间接支持、民间管理和运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设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建立以行业 自律组织为主的自律性体系和监管体系。三是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担保业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各级准商业性信用再担保机构。 五是建立个人和企业相结合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六是在信用担保机构补偿基础上,建立有限补偿和激励补偿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