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加快推进德令哈市第三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市场建设、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三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发展现状
 
  一是强化城市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柴达木无机盐、永辉电子商务已投入运行,主要进行柴达木枸杞及特色农畜产品网上交易,林生科技、青海藏地等枸杞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海西国际大酒店装修工程已复工,融城国际一期、景华湾广场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德令哈市物流园区汽配汽修区正在进行土地招拍挂,计划5月开工建设。积极开展物价稳控工作,计划新建5家平价商店,目前3家平价商店已建成运营。一季度,向13家平价商店投放政府储备蔬菜500吨,低于市场平均价格20%左右。投放冷冻牛羊肉40吨,低于市场平均价格24%。储备猪肉30吨,价格目前基本保持稳定。
  二是加强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河东农贸市场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正在进行选址、招商等前期工作。柯鲁柯镇农贸市场已建成,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柯鲁柯镇农场医院等围墙进行加固。宁食集团、齐心百货、华鑫公司等万村千乡承办企业对54家农村连锁商店适时增加商品配送量,保证库存,保障乡镇消费需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果蔬自给率,年内调运储备蔬菜500吨,日常供应果蔬123吨,价格低于市场价15%,统一配送各政府平价商店统一定价销售。
  三是加快现代旅游化发展步伐。德令哈市游客服务中心选址已确定,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投资200万元编制外星人遗址保护方案,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完工。投资2460万元,建设哈拉湖原生态旅游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占地面积30亩的道路、给排水、电讯、医疗救护、环卫等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旅游接待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四是积极服务好金融服务业发展。市担保公司按照市政府、银监局和青海银行、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三方联动协议要求,积极走访企业,强化与银行沟通,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确保年内完成担保贷款1亿元的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融资担保4270万元,共涉及小微企业5家、农村合作社1家、个人3家。
 
  二、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消费零售额完成难度较大。受经济运行下行及“两节”节俭过节影响,一季度德令哈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总量低于去年同期,批发零售业整体形势受到影响,零售额同比增长企业不足。二是担保能力受限。市信达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净资产担保倍数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各大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较高,限制了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三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物流业、家政服务、信息中介等发展缓慢。同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专业人才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中高端人才匮乏,服务业管理不规范、开放度不够、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瓶颈。四是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受资金不足影响,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围绕旅游景点开发的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项目服务工作。积极协调服务好已开工项目建设,协助未开工企业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德令哈市物流园区汽配汽修区完成主体,海西国际大酒店投入使用,融城国际二期、固始汗文化街、河东农贸市场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开工建设。
  二是抓好产业布局调整。着力构建区域性物流集聚区、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集聚区、服务外包业集聚区、农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以及金融保险商务区。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产业,构建以可鲁克湖、托素湖为核心的情人湖生态旅游圈,以哈拉湖为核心的高原雪山生态旅游圈和巴音河为核心的城市旅游圈。重点提升和完善相关配套商业服务业,抓好乡镇农贸市场以及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形成以市为中心、乡镇和村社结合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三是加强商贸流通业发展。扶持壮大洲龙农贸市场、伊明农牧公司、好好爱家超市等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新型服务业态。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改造提升市区、街区和社区商贸服务网点,积极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拓展家电汽车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和“双进工程”,适应消费升级需要。
  四是增加注册资本金。进一步优化信达担保公司股权结构,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力争2014年注册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满足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的准入条件。
  五是加快旅游业发展。全力推进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尽快启动哈拉湖原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做好农垦文化保护,完善相关保护设施,提高景点知名度。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采用村民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在柯鲁柯镇花土村新建1-2家农(牧)家乐。联合市内资质良好的旅行社精心包装旅游线路,并与省内其他城市旅行社组客联团面向周边城市如敦煌、格尔木、西宁、兰州等旅游客源地进行游客互换,提高旅游景点声誉度。
  六是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柴达木职业学院、浙江援建培训中心等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产业政策与管理方面,并熟悉国内外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积极聘请省外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参与德令哈市第三产业发展和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