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稳扎稳打做好农牧业春季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海西州稳扎稳打,加快推进春耕备播、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设施农业、野血驴养殖等产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春耕备播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共调运化肥51943吨,农药37.5吨,农膜40吨,柴油3000吨;积攒农家肥、拉运羊板粪56万方;检修各类农机具11801台件;贮备各类籽种721.5万公斤,信用社发放贷款6500万元,各类物资能够满足春播所需,农资市场价格稳定。已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27.8万亩,占比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2.3%,其中小麦12.27万亩,完成率100%;青稞8.52万亩,完成率85.2%;油菜6.57万亩,完成率87.6%;蔬菜0.71万亩,完成率34.6%;马铃薯、饲草等作物刚开始播种,计划5月中旬全部完成。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草食畜产仔102.1万头只,成活92.9万头只,同比分别增长2.55%和2.54%;仔畜成活率为9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草食畜出栏11.02万只,同比增长2.8%;肉类总产量0.34万吨,同比增长3.5%;禽蛋产量35吨,同比增长10%;奶类总产量359吨,同比增长7.4%。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有序进行,共调运羊双价苗252.47万毫升,牛三价苗99.6万毫升,猪O型口蹄疫疫苗10.9万毫升;完成牛羊疫苗注射126.6万头(只),完成率39%;完成注射猪疫苗1.65万头,完成率13.76%;完成小反刍兽疫疫苗注射25万头,完成率11.9%,计划5月底全面完成集中免疫注射任务。
二、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项目工作。向国家农业部和省农牧厅编报2014年农牧业项目589个,投资13.95亿元。确定“两区”建设百项重点工程农牧业项目推进计划,督促入园企业尽早开工建设。积极落实年度项目,截至3月底落实各类农牧业项目30个,投资1.43亿元,粮油高产创建、保护性耕作、麦类新品种繁殖、全膜马铃薯和青海省游牧民定居工程2013年青稞、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已启动。深入基层开展为民服务。全面启动“百人百日”下基层、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活动,以现场手把手、面对面培训的方式,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等进行培训;检查农贸市场3个、蔬菜批发市场3个、超市5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12个;第一季度共年检拖拉机2042台、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102台、办理拖拉机驾驶证换证143本。特色产业培育有序推进。枸杞产业方面,完成枸杞开园的各项管理工作,春季修剪完成95%左右,就申请国家支持项目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进行初步对接,共同完成青海海西州枸杞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初稿,力争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议书申报批准工作;与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拟定海西州建设检验分中心工作计划,计划5月底完成海西州试验分中心建设工作,已启动青海柴达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枸杞现货挂单交易平台。柴达木福牛产业方面,新增轮杂母犏牛485头,存栏达13485头;启动实施“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在编制生化加工生产线建设方案。设施果蔬产业方面,2013年建设的300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扣棚率达到80%,年内计划新建400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同时,编制旧棚改造、露天蔬菜种植补贴、果蔬直销点和蔬菜保鲜库建设等项目实施方案,将于近期评审后实施。柴达木野血驴养殖产业方面,完成7个养驴合作社能繁母驴鉴定、电子标签注射、采血等工作。藜麦产业方面,格尔木、德令哈、乌兰等地的藜麦引种、区试、生产试验、扩繁等播种顺利开展,完成播种625亩,预计4月底完成1075亩播种计划。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围绕各重点产业开展以阳光工程、绿色证书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共培训5898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农牧民4050人、枸杞种植管理培训1000人(次)、福牛产业管理技术人员培训148人、养驴知识培训50人(次)、农机服务人员培训450人(次)。生态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完成2013年各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情况实地考核,对考核前三名的地区和考核前六名合作社给予书面表彰;制定海西州大学生村官领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考核办法;20个生态畜牧业能力提升示范社创建项目、5个大学生村官领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项目和7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牧区能繁母畜饲养补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州级审定,上报省农牧厅备案,正抓紧组织实施;12个半农半牧村完成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