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都兰县农牧区土地草场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都兰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流转工作,鼓励大户集约经营、机械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土地草场增值和农牧民增收。

    一、现状。都兰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结合县情实际,制订《都兰县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成立“都兰县土地草场流转指导站”,8个乡镇成立“土地草场流转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土地草场流转工作,逐步规范土地草场流转合同及相关手续,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向主导产业和规模基地集中。截至目前,2195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38226.03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2%,其中转包23993.7亩、出租8539.84亩、转让337.59亩、入股4284.9亩、委托流转1070亩。2176户牧户草场流转面积740.74万亩,其中转包69.35万亩、出租63.44万亩、互换0.98万亩、入股599.67万亩、委托流转3.45万亩、转让3.85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流转手续不健全,部分农牧民通过私下的口头协议流转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对承包户、流入方、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二是土地流转范围较小,主要发生在本村亲戚之间、邻居之间或者本村居民之间,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三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土地流转还处在分散、自发、不规范阶段,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新要求。

    三、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流转速度。充分发挥县郊乡镇的地缘优势,引导农牧民集中土地,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和高效农牧业。依据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产业化龙头、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农牧民,采取各种形式依法把承包地流转到种养大户手中。同时,从“方便生产、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同村同社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切实提高耕种效率。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健立健全土地流转各项机制。三是制定鼓励土地草场流转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土地草场权属,允许农户把土地草场作为要素在市场上依法自由流转,促进农牧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保障农牧民权益。四是加强对土地草场流转必要性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展板、标语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土地草场流转的法律法规,树立宣传通过流转土地草场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牧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提高土地草场流转积极性,大胆流转土地草场。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