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海西州稳推稳建农牧业特色产业



    近年来,海西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利用地方特有资源,建成以柴达木枸杞、柴达木三元牛、柴达木野血驴、无公害果蔬、优质油菜种植和制繁种、马铃薯制繁种、草原畜牧业、饲草和水产养殖为主导,生态、优质、高效的九大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2.2%。

    一、柴达木枸杞产业。种植规模达30.3万亩,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成为全国第二大产区。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9万亩,制定地方标准9项,成为全国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认证绿色、有机转换、有机产品6个,面积14.7万亩,有机枸杞出口量位列全国首位。培育种植加工企业29家、专业合作组织54家,建成制干及加工生产线20余条,系列产品达到20余种,逐步建成种植管理、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产品销售产业体系。历经结构调整、绿色生物资源培育、集中打造的发展过程,系 列产品已跻身国际市场,市场占有份额和知晓率、美誉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得到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 认可和肯定,并按行业归口管理建立了“柴达木枸杞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柴达木绿色食品保健品出口基地”、“全国高寒区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 区”、“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获得“海拨最高的连片枸杞种植基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技术支持有保障、资金实力相对 雄厚的企业开始纷纷入驻园区,人才、资金和技术都在源源不断的向产业聚集,已经形成国家、省、州和企业界合力建设,共同打造百亿元产业体系、共创知名品牌 的局面。

    二、柴达木三元牛产业。培育柴达木三元牛繁殖合作社19个、专业育肥场5个、优质种源牛场2个、养殖户140户,轮杂母犏牛存栏达到13000头,各类犊牛存栏1304头,其中柴达木三元牛犊牛621头。改造和新建饲草料基地11.8万亩,组建柴达木黄牛本品种选育核心群50群、牦牛复壮核心150群。建成核心试验区、养殖示范区和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屠宰分割和肉食品加工生产线已投产运行。启动建设一个模式、四大体系,形成农牧民小群体大规模繁殖、专业化育肥、标准化屠宰、高端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了从源头生产到终端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柴达木野血驴养殖产业。培育养驴合作社12个,完成3个养殖示范站和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良种驴890头,产F1代野血驴4头,驴存栏规模达到3100头。

    四、果蔬产业。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56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果蔬产品22个、绿色果蔬产品1个。现有日光节能温室13150栋,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四个千棚果蔬小区投入使用,小区建成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7750栋,已种植6250栋,种植率达到80.6%。推广种植果蔬新品种45个,四个小区均已通高低压电、水网主管道。2013年蔬菜产量达到5万吨,人均年占有量达到80公斤,自给率达到44%,产值达1.05亿元。

    五、草原畜牧业。累计认证牛羊肉有机食品2个、产地850万亩,绿色食品4个、面积110万亩,无公害食品2个、产地50万亩。天峻牦牛、乌兰茶卡羊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格尔木蒙古羊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草食畜总量控制在草畜平衡范围内,2013年末存栏244万头只,其中,牦牛存栏13万头,占草食畜总量的5%;藏羊、半细毛羊存栏148.3万只,占草食畜总量的60.8%;柴达木绒山羊存栏77.2万只,占草食畜存栏总量的32%。草食畜能繁母畜比例达到61.7%,畜群、畜种结构日趋优化。出栏草食畜114.29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12.38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