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孙秀艳、申少铁)国家医保局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国家医保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并印发了2022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介绍,本次调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3个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和竞价情况看,147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含原目录内药品续约谈判),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82.3%。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黄心宇说,本次调整中,国家医保局在加强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引入竞价机制、完善续约规则、优化评审程序,目录调整的科学性、规范性、精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在调整中,牢牢把握“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将基金承受能力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紧盯国家新冠疫情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新冠治疗用药纳入目录范围,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引入临床价值和性价比更高的品种,成功实现药品保障升级换代。同时,本次调整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继续适当放宽了部分目录内品种的支付范围,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5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618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范围,同时将一批疗效不确切、临床易滥用的或被淘汰的药品调出目录,引领药品使用端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药学会发布的《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自2018年以来,医保药品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占比逐年上升,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临床用药合理性得到积极改善。同时,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明显加快,常用药品价格水平显著下降,重大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显著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
黄心宇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狠抓新版目录落实落地,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同时做好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价格引导及医疗费用保障,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和健康中国建设。
本报记者 孙秀艳 杨彦帆
最后一次确认报价前,整个谈判室安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时间仿佛停滞了几秒。
“确认!”企业授权代表惶惶地说出这两个字,对面的医保方谈判代表李浩淡淡一笑:“恭喜你,成交!”广州顺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3位谈判代表长舒一口气,授权的女代表激动得挥了挥拳头。
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关系到新年度全体参保人用药,虽然因为疫情原因推迟到今年初,但因为谈判涉及新冠感染、罕见病群体等用药,以及诸多临床急需的创新药,近4天的谈判注定是社会焦点。
1月7日,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谈判里,医保、药品企业双方围绕奥雷巴替尼片的价格展开磋商。以往,国内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谈判药品是国内首个获批此适应症的创新药,如能弥补现有目录短板,将加速惠及更多中国慢粒患者。
“我们双方都对价格有预期,谈判就是要努力达到一个共赢的点。”李浩言辞恳切,“我已经给了建议价格,如果你们要加价,建议在个位数上做文章。”
“300多元、接近300元……”经过多轮磋商,最终奥雷巴替尼片以比原价低近六成的价格,成功进入医保目录。
攻心与博弈,态度与技巧,此次100多场谈判中,为实现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为参保人员争取最大实惠,谈判专家与药企代表展开“对决”,多个药品谈判价格几乎都是分角必争。
价格是焦点。每次谈判前,装在信封中谈判药品底价现场启封。“看到信封价的时候大脑飞转,思考如何与企业有效沟通。”几位谈判代表告诉记者,既不能透露“底牌”,又要尽可能引导企业报出符合预期的价格,需要智慧,也需要经验和技巧。
“我们现在已经精确到角和分上了,能否成交可能就在这毫厘之间。”与苏州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就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氯化钠注射液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医保谈判代表给出“通牒”:“底价是药物经济学家和医保基金专家共同测算的结果,已经反映了对药品价值的认同。我要提醒你们,底价是刚性的,你能进来我们就成交。”
几个计算器同时按键的声音一次次敲击着现场的紧张空气,企业方3位谈判代表沉默地对了下重新测算的数据,几分艰难几分无奈。由前一次报价的45.58元降至45.38元,2角钱的价格磋商耗费了10分钟,最终成交。
走出谈判室,苏州大冢谈判代表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第一年参加谈判,很希望能进入医保。在现场,我们能感受到医保方认可药品的临床价值,但因为产品成本很高,毫厘间都影响企业200多名员工的生存,所以我们谈得很艰难。”
“你的价格起点是千元,就不要在个位数上纠结了,再往前迈一步,希望企业拿出更大的诚意。”“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这些罕见病患儿,我们给出了很有诚意的建议价格,希望你们慎重考虑。”谈判现场,常能听到谈判专家不遗余力地争取。也因为这些争取,今年谈判成功率达82.3%,创历年新高。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
“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保命钱。在合理的价格区间里‘锱铢必较’,是每个谈判代表的责任。”李浩坦承,面对很多谈判品种,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作为谈判组长中的一员,就是要尽力实现医保战略性购买的作用,实现医保、患者、企业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