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白露:露凝而白,残暑渐收(解码二十四节气)

 

袁  瑾

2022年09月06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北宋僧人仲殊的《南歌子》,描绘了江南地区白露时节的怡人景象。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9月7-9日交节,今年为9月7日。白露的到来意味着暑热基本结束。古人惯以四时配五行,白露属秋,“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此节气,秋意渐深,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加重,在草叶花木上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滴。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在古诗词中,白露总是带着秋天的清冷。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渲染了露水深重、罗袜渐湿的场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了月华白露夜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降低了气温,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人体常会感觉“秋燥”。此时适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滋补身体,俗称“补露”。各地“补露”方式不尽相同。比如南京人尤爱一口“白露茶”,当地人常讲“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白露”说的正是白露茶,较之春夏两季的茶叶,白露茶胜在平和醇厚。白露茶是对白露前后采摘茶叶的统称。若论及具体品种,则以乌龙茶最佳。乌龙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润肺、除燥、清热、生津,有利于秋季的身体保健。

有了茶自然少不了酒,说到白露酒,最有名的莫过于湖南的程酒。程酒取当地程江水,于白露日酿造,古为贡酒。当地人用白露米酒兑土制烧酒,酿成后入坛密封,埋于地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开封时酒色褐红,入口香甜,后劲十足,有“酿可千日,至家而醉”之说。南朝《梁书·刘杳传》中记载了文学家刘杳与任昉谈酒的故事。任昉认为世上并无“千日醉”的酒。刘杳提醒他说,桂阳程乡有一种“千里酒”,喝了以后回家即醉,与“千日醉”也差不多。可见程酒成名甚早。

在浙西临安山核桃种植区,白露日尤其重要,这一天是山核桃的“开竿日”。山核桃每年夏初开花结果,至白露成熟,青果变成金黄色,丰收在望。当地俗语云“白露日、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开竿前,山农们会在每一棵山核桃树下细细结网,以便集中捡拾果子。开竿日天还没亮,大家便扛着竹竿、背上竹篓,走进晨雾弥漫的山林间。男人们灵巧地爬上高高的树梢,手持竹竿敲打一个个圆滚滚的核桃果。妇女孩子们则在树下捡拾果实。待到夕阳西下,人们扛着沉甸甸的麻袋、带着从心底溢出来的喜悦归家。自白露日起,收山核桃的劳作要持续半个月左右。

劳作之余,人们还热衷于一项趣味活动——斗蟋蟀,亦称为“秋兴”。白露斗蟋蟀在宋代就颇为流行,至明清,风气更盛。《清嘉录》记载:“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彼时人们“提笼相望,结队成群”,称蟋蟀为“将军”,相互斗乐。斗蟋蟀这项活动自白露始,一直到重阳后才逐渐停止。

白露时节,民间还有“收清露”的习俗。《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在白露日的清晨将植物上的露水收拢,静置之后,可用以擦眼、烹茶、煮酒。古人认为露水对身体的滋养效果因其附着的植物特性而异,比如百花露可以养颜,百草露可止消渴,柏叶露可以明目等。此俗也为白露平添了几分诗意。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露从今夜白 秋向此时分(二十四节气)

本报记者 孟 扬 曹怡晴
2022年09月06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入秋后,江苏扬州市迎来秋高气爽的天气,瘦西湖风景区秋意渐浓。图为瘦西湖风景区景色。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图②:秋日清晨,安徽黄山市奇墅湖被平流雾所笼罩,晨曦洒满整个湖面,金光闪烁,美如仙境。图为秋日清晨的奇墅湖风光。
  施广德摄(资料图片)
  图③: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进入9月,保护区的野生鹤类及雁鸭类候鸟开始集结,之后将陆续南迁。图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在飞翔的丹顶鹤。
  马成军摄(资料图片)

白露

“露从今夜白”,白露是9月的第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公历每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的时候,即为白露日。“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有显著变化的节气,白露以后,气温下降,天气明显转凉。

高天白露秋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白露时节,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形成的。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时值白露,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候。白露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季到来的重要标志,由于北来的干冷气流增多,淮河、秦岭以北地带的湿热气流向南撤退,空气中湿度大减,云量变少,因而往往碧空万里、天高云淡。而地面上在夏季积存的热量尚未完全消失,所以白天尤其是正午以后,气温仍是相当高,昼夜温差较大。

渐知秋实美

春华秋实,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白露时节,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的秋收作物也已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此时,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即将开始,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也即将抽穗。

当歌对酒时

自古以来,白露的习俗不少,且多与“吃”和“饮”相关。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龙眼本身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而白露前的龙眼个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时吃龙眼再好不过。

在江浙以及湖南的一些地方,每到白露有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酒待客的风俗。此酒被称为“白露米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爱喝茶的人们则更期待着此时的“白露茶”,所谓“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白露茶有独特的甘醇清香,既不像春茶那样不经泡,也不似夏茶那样干涩味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月色盈盈的秋夜,承载着千年诗意的白露,正穿过春风夏雨,缓缓向我们走来。

  

秋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分一般是在公历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的时候。“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此时,秋意更浓,凉风习习,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人间好时节。

轻寒可人天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此时,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凉爽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降到22摄氏度以下。“轻寒正是可人天”,这个时候的秋,气候宜人,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秋分后不再打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虫子藏入穴中,并以细土密封洞口以防寒气侵入。此时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所以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种麦正当时

“秋分时节两头忙,又种麦子又打场。”秋分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节气。由于秋分过后,但凡遇到冷空气活动,气温便下降得特别快,幅度也很大,这就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格外紧张。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小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也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

秋影转金波

在古代,秋分日也是“祭月节”。据《国语》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的活动。但由于每年的秋分日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便将“祭月节”由秋分日调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

正是“秋日胜春朝”的时节,更是户外运动的黄金季。登山、慢跑、散步、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公园、树林等空气湿润度较高的地方锻炼,不仅可以欣赏美景,也有助于增强抗燥能力,适应秋凉的天气。为预防秋燥,也可以进行一些饮食上的调养,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疏朗时节,快意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