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今年“双十一”消费有哪些新变化?如何从新特点看中国消费升级?

2023年11月13日 07:09   来源:央视网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今年快递业务旺季从11月1日开始,到2024年春节前夕结束,时长102天。国家邮政局12日发布数据,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同比增长15.76%。进入年终消费旺季,火热的线上消费和快速的商品流通充分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今年11月11日消费有何新变化?快递量创新高如何折射中国经济新活力?如何从年终消费新特点看中国消费升级?

“双十一”订单量和成交额 都实现全面增长

临近年终,刚刚落幕的“双十一”带热了冬季消费。多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订单量和成交额都实现了全面增长。这也为观察当前我国消费趋势与经济状况提供了一扇窗口。“买买买”背后,今年的“双十一”,消费有何新变化?

在浙江杭州武林商圈的大型商场,丰富的促消费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95后的小唐也是其中一员,今天除了购物,她还带来了用完的护肤品空瓶,参加商场推出的空瓶换美妆服饰券等活动。

据悉,商场推出的绿色回收活动吸引大约40家品牌方和上万名顾客参与。仅这几天,商场就回收了上千个化妆品空瓶,今年截止到目前,商场已回收了2万个空瓶。

银泰百货商品中心工作人员刘皆希:回收的这些空瓶一部分是跟一些艺术机构合作,制作成一些环保装置的艺术作品;另外一部分我们会给到一些专业的第三方回收机构,进行一些回收再利用。

不仅是绿色回收受欢迎,绿色节能产品同样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今年年终消费旺季,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了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绿色促销活动。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绿色智能家电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超90%的家电自营商品及超过50个品类的家居商品参与以旧换新服务,以旧换新订单量环比增长141%。

在物流端,小小快递箱,看似不起眼,却从生产端、物流端到消费端串联了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今年,快递企业纷纷出招,营造绿色消费。从减量包装、循环包装等,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在全国推出了快递包装回收兑换的活动。

国家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研究员 洪勇:“双十一”作为消费聚集的社会切片,见证了环保低碳的绿色观念正在从政府号召、平台带动,一步步发展为消费者践行、人人有意识参与的发展过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绿色消费正在沿着蓝图稳步向前。

快递“更忙一天” 11日一天揽收包裹超6亿件

快递旺季期间,为了保障寄递服务,国家邮政局等多部门整合资源,助力农特产品高效寄递。

在陕西甘泉县劳山乡,果农王周周正在自家的直播间售卖苹果,随着可直发全国的县级物流园的投入运行,今年他家的苹果快递到了更远的地方。

近年来,快递企业加大了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建设,尤其是县乡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但释放了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还有效支撑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在电商平台上,陕西苹果、山西脆柿、四川橙子、新疆香梨等应季农产品仅三天销量累计突破100万单。大量商品前置存储至快递云仓,使得寄递服务更加快速准确。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同比增长15.76%。

快递量创新高 如何折射中国经济新活力?

作为观察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今年11月11日快递业务创新高。其间折射出中国经济新活力?我们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解读。

“全球共享” 外国人组团来购物

这个年终消费旺季,不仅引爆了国内消费市场,也吸引来了不少外国消费者。中俄两国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恢复后,素有中俄“双子城”之称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越来越像是两国的“共享市场”,随着购物节火热开启,两国居民在这座边境城市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力度。

10日一早,在中俄界江黑龙江黑河段江面上,一艘白色气垫船正在冰凌中穿梭,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驶向中国黑河口岸。眼下黑龙江黑河段已进入流冰期,中俄两国居民需要乘坐气垫船过境,虽然此时气温已经在冰点之下,但依旧阻挡不了俄罗斯人来中国购物的热情。

俄罗斯游客 瓦基姆: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看看这里的文化、中国文化,而且我还要去商场给孩子和妻子买礼物,因为在新年前夕,我们俄罗斯每个人都送礼物,而在中国,商品很便宜。

瓦基姆提到的商场位于黑河市中心,是很多俄罗斯人前往购物的地方,商家告诉记者,服装鞋帽、生活用品、电子配件以及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商品比较受欢迎。在“双十一”期间,商家还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

俄罗斯游客 维克多利亚:我这趟来是为了买东西。我也非常喜欢网购,我比较喜欢用软件购物,因为很方便,物流也很快,这是真的! 在“双十一”这个购物节有超级大的折扣。

像维克多利亚经常在中国网上购物的俄罗斯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是在旅游时下单将商品邮寄到酒店,有的则委托朋友代收,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工艺精美的服饰,“中国制造”逐渐融入俄罗斯边境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三季度 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随着年终消费旺季的到来,我们如何从年终消费新特点看中国消费升级?戳视频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解读。

(总台央视记者 徐宁宁 陈茜 杨少鹏 黑龙江台 黑河台)


从“双11”成交数据看消费市场的三个新变化

2023年11月13日 07:41   来源:证券日报   谢若琳
 
 
 

2023年“双11”购物狂欢节(以下简称“双11”)正式收官。尽管“双11”已经走到第15个年头,但受益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今年多家电商平台销售依旧火爆。

京东数据显示,京东“11.11”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天猫数据显示,天猫“双11”用户规模和商家规模显著增长,共有40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3.8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快手数据显示,品牌GMV(商品交易总额:包含拍下未支付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155%,同比增长达100%的品牌数量近2500家,消电家居行业品牌GMV同比增长624%……

各平台陆续披露的“双11”成绩单,释放出消费市场加速回暖的信号。从这些成绩中,也能看出消费市场的新变化。

一是,生鲜源头直发模式成为增长新亮点。乡村特产销往全国,消费市场更加下沉。在京东平台,福建宁德的黄鱼鲞、云南的小香糯玉米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300%和237%,南阳助农馆和喀什农特产馆的销量同比增长都超过了900%。从消费端来看,在天猫平台,三线城市以下市场新增了2000余万购买用户和超1.4亿笔新增订单。

二是,直播电商销售依然强劲。品牌店播迅速成长起来,直播间互动有效激发消费热情。数据显示,“双11”期间,快手品牌自播GMV同比增长95%,品牌新会员数量较“618”期间提升64%;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突破3.8亿;天猫平台58个直播间成交额破亿元,451个店播成交额破千万元,首次出现预售期4小时内成交额破亿元的品牌直播间。

三是,老字号表现抢眼,“国潮热”引领消费新风尚。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这个消费旺季,全品类统计中,网络零售额排名前20的品牌中,国产品牌占据11席。天猫数据显示,有243个国货品牌成交额破亿元。拼多多数据显示,今年大促开始后,国货美妆、服饰新品成为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数量最多的类目。其中,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唯品会数据显示,杉杉、蕉内等知名国货品牌销量出现倍数级增长。

从人口视角来看,90后等群体逐渐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个性化需求快速扩张。支持国货的观念已经深入新一代消费者心中,其较高的教育和收入水平,支持了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总的来看,今年“双11” 购物热彰显消费市场活力,年终消费旺季初战告捷。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今年以来,各地区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有效举措。但从根本上看,促消费更关键的还是要促进居民增收,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这为线上、线下消费平稳增长创造了条件。下一步,建议政策应从提升消费环境、提高产品品质、促进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着手,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