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慧奇
在各行各业都对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日益重视的今天,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全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办事效率和信息化使用效果的关键之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数字政府这一战略的执行与落地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数字政府这一战略主要面向政府业务系统效率的提升与信息系统的集成,因此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信息系统的集成不可或缺。
一、数据环境重建
在进行全信息系统集成前,首要的是对业务系统进行梳理,了解业务系统的数据流向,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制定符合政府业务需求实际的数据管理标准,确保以目标为导向的数据库建设,建立科学并服务于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体系。
建立数据管理标准: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没有数据结构的规范化、科学化、成体系化,信息化建设就走不远。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度建设的约束规范,更需要全面梳理把脉政府业务及对应的信息系统逻辑,以系统工程分析研判各个环节所归纳出的最基本数据标准。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建立合理的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管理标准。
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在建立了数据管理标准后,围绕标准的贯彻执行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运维。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首先要厘清数据信息收集、维护与发布的管理机制,要建立数据字典;其次要进一步细化数据管理制度,要高效统筹数据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必须排查摸清政府信息系统边界,明确数据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最后要进一步在数据管理长期性与复杂性上下功夫,需要在技术与管理上双管齐下、齐抓共管,要综合考虑体系建设的阶段性与适应性,确保整套管理体系符合政府部门业务长期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资源规划
从政府信息化发展长远计划,实施信息资源系统规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厘清信息系统边界:信息化建设一定要遵循“应用主导”的原则。各业务部门除核心业务外,或多或少还有部门各自的信息系统以及与其他部门的交叉系统。信息资源规划要求系统分析与用户具体业务密切结合,找到各自系统边界,全面进行需求分析与整理,对于部门的系统边界要做明确的梳理,确保各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信息系统的边界有明确的认知。
整合信息系统:信息化职能部门从技术层面要做到对政府信息流的全面可控,就必须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期消除信息“孤岛”。长期以来,受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影响及对数据治理认知限制,“孤岛”现象一直存在,即使今天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部门“独立”信息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整合信息系统,就是要从建立数据标准和制度开始,为信息资源规划梳理脉络、为数据治理打造高质量环境。
三、信息系统集成
过去,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一贯思维是以各信息系统数据接口为基础实现对全应用系统集成,事实证明,这样做不能解决集成问题,而且各系统数据盲目对接,还会导致系统管理难度变大。目前,各政府单位自身业务系统的数据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政府单位之间更多的数据交互也越来越多,整体数据环境呈现大量的数据结构不相关性、应用程序堆积化趋势,这种局面如果不加以改变,会给数字政府战略的落地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带来阻力,影响政府部门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发展。
全信息系统集成是一种应用系统的再造工程,其实质是数据集成,其基础是数据环境的重建以及信息资源规划,目的是为了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数据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要以本单位的核心业务为中心,遵循“内部数据交换不走接口、允许少量数据接口” 的原则,根据数据环境和资源规划的实际进行共享数据库的重设计,从而达到数据高效服务的目的,为政府“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打造高水平的数据环境、信息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未来的政府信息化一定是建设在数字政府的基础上,而数字政府又是建立在政府信息系统高度集中化的基础上,因此信息系统集成对于各部门而言十分重要。各政府部门在做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基础,以业务系统高效运行为目标,建立若干成熟稳定的数据库,针对政府各部门职能需求分析,通过数据管理指导、协调各系统内部、系统之间及接口间统一的标准规范,政府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继而整合各信息系统实现全系统集成。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信息技术部)上一篇:德国经济的短疼与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