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题: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3000亿元 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侯雪静
在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后,2个月内,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的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3000亿元。
目前,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签约422个项目,合同金额2100亿元,并已投放2100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已达900亿元。这批资金投向了哪些项目?如何支持项目建设?
资金投向能够尽快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
从资金投向上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主要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在国家发改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和各地方,抓紧梳理形成了备选项目清单,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推荐给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获得推荐项目后,我们从中进行筛选,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独立评审,开展项目对接投资。”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辉说,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国家开发银行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内、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确保资金到位后,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尽快发挥作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8月28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提供72.73亿元资金支持的平陆运河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出海缩短入海航程560公里以上,将形成大能力、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江海联运大通道。
8月10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投放全省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6270万元,用于支持荆州港车阳河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快速有效开展基金业务,该行专门成立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梳理,精准筛选,优选业务骨干,配合省发改委迅速形成备选项目清单,推进基金项目在鄂落地。
缓解项目资本金难到位等问题对项目建设的制约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如何支持项目建设,是社会关心的问题之一。张辉介绍,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由国家开发银行全额出资设立,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资,为重大项目提供不超过50%的项目资本金。另外50%以上由项目业主方、社会资本等多方构成。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资本金难到位等问题是制约项目建设和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
总投资概算180.1亿元的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二期)项目中,项目资本金占比35%,约63亿元。“这部分资金原本只能依靠地方国资筹措,在得到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18亿元的资金支持后,项目前期的资金压力大幅缓解,剩余45亿元资本金也已融资完毕,将于9月全面开工。”桐乡市交投集团董事长李锋说。
“通过使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可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引领带动作用,扩大项目资本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协同发力,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早见成效。”张辉说。
吸引多家商业银行开展配套融资支持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落地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所支持项目的配套融资。
建设银行8月11日表示,已为柯诸高速提供配套融资授信,发放了首笔配套贷款7000万元;工商银行8月12日表示,已对8个项目完成贷款审批金额近370亿元,累计实现配套融资投放合计逾26亿元;光大银行8月18日已为池州港乌沙港区码头项目投放首笔配套贷款360万元,成为股份行落地的首笔相关配套融资,目前已累计为7个项目批复近80亿元授信……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专家认为,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有利于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罗国三此前曾表示,三季度,加快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建设实施,将对下一步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明确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微观就业、促进社会消费的综合效应,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因此,需要抓住当前紧要关口,果断施策。在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经完成投放的基础上,及时增加额度,有助于保持合理政策规模,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作用。
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将有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下半年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缓解重大项目工程投资过程中资金约束和配置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资金供给。
近年来,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资本金来源不足或阶段性到位难的问题。部分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限长,有公益特征,民间资本直接参与难度较高,资金来源不足,制约了国家重大基建和工程项目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主要为具有公益性、收益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服务,且可以作为资本金使用,有助于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快速精准打通资本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7月份金融数据短期波动较大,虽然主要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但仍然显示出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既坚持了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基调,又能够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积极发挥好资金的杠杆效应,有效提振重大基建和工程项目投资,进而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
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方向看,具有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特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主要投向条件成熟、有效益、能尽快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按照市场化原则投资,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总的来看,能够有效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及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有助于兼顾短期需求与长期效益,在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同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澎湃动能。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额度、提速度,将与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等其他接续政策一道,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上一篇:“印度手机制造”想复制中国?
下一篇:专访纳斯达克副主席麦柯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