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内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发布公告,与欧洲飞机制造巨头空中客车签订了一项购机协议——合计采购A320NEO系列飞机共292架,合计购置金额将达372.57亿美元(约为人民币2491亿元)。此次交易是三大航有史以来飞机购买订单中,数量最大和订单金额最高的单笔订单,同时也是近三年来,中国民航业首次对外宣布的大规模的客机订单。
三大航空公司向空客订购的292架飞机均是A320NEO系列飞机。公告显示,中国国航及控股子公司深圳航空共计购买96架,基本价格合计约为122.13亿美元;中国东航购买100架,基本价格合计约为127.96亿美元;南方航空购买96架,基本价格约为122.48亿美元。三大航空公司此次订购的飞机将于2023年至2027年交付。
三大航为何在当下达成史上最大订单?这笔“团购”式订单为何又会选中空客A320NEO?2491亿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在疫情影响之下,这笔钱从哪儿来?在航空业低迷的情况下大手笔购机,是否传递出中国民航业全面复苏的信号?
优化机队结构和长期运力补充为主因
眼下航空市场尚未完全恢复,那么,三大航为何在这个节点签下史上最大订单?
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綦琦:可以说是一个补偿性消费吧。因为在整个疫情期间有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说航空公司很难决策做一个大规模采购飞机的数量,目前我们看到航空复苏的整个信号是比较强烈的。此时此刻,航空公司大手笔购买相关的机型,其实是对市场信心的很重要一个表现。
记者注意到,在三家航空公司的公告中,都提到本次购买飞机的主要原因,即本次飞机交易符合公司“十四五”规划发展和市场需求,公司需要提前对机队运力进行规划和储备,优化机队结构和长期运力补充。中国国航表示,新飞机引进将集中在2024年以后,本次交易将使本集团运力增长约10.4%。中国东航表示,本次飞机引进后将主要投放至国内干线网络市场,用于加密高收益航线,发展潜力市场。南方航空表示,本次购买96架A320NEO系列飞机将使本集团运力增长约13.0%。
现在订购这么多新飞机有必要吗?
市场的消费潜力和信心不断增强,但是目前,中国民航业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行业整体能提供的座位运力水平仍远高于目前的市场需求。那么现在订购这么多新飞机有必要吗?对此,专家表示,新旧机型的更替可以促进行业的新陈代谢,未来航空市场巨大,国内需要不断增加新运力,保持航空公司机队年轻化。
专家表示,受疫情冲击,这两年三大航的飞机引进速度都大为放缓。以中国国航为例,截至2021年底,机队规模746架,比2019年底净增52架。年均引进速度在1%~3%之间,与之前6%~8%的速度差距很大。
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綦琦:第一个是来更换老旧的机型,是一个迭代。因为我们国内的很多的机型已经相对来说比较老旧了。在航空领域,新飞机在燃油的经济性上会比老旧的机型好很多,这也促使了航空公司会加速迭代老旧机型。
此外随着市场复苏、业务发展,国内航空市场也需要不断增加新的运力。
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綦琦:我们是人口大国,但是从人均乘机这样的指标来看,其实还远低于国际上很多的国家,这也说明我们国家民航市场的需求,这个潜力是巨大的,这种潜力一旦释放,将需要很多的运力来满足旅客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较为优惠的购机价格成“下单”原因之一
这次客机大单的交易金额有近2500亿元,不过,三大航均表示,实际交易中空客公司给予较大优惠幅度,购买飞机的实际价格将低于上述基本价格。所以,专家也推测,较为优惠的购机价格,航空公司在这个节点上购置新飞机更具有议价权,这也是三大航集中购买新飞机的主要因素之一。
南航在公告中指出,当前是飞机引进谈判的有利窗口期,公司利用当前时机有利于争取更佳购机条件,本次飞机交易也有助于增强公司市场竞争。东航也表示,在航空市场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引进飞机有利于争取更优的商务条件,公司在飞机价格和其他一些商务条款等方面获得了比过往更优的条件。
买飞机的钱从哪来?负债规模会不会增加?
购买飞机,对于航空公司来讲,是重大资本支出,这会使得航空公司负债规模增加。眼下又受疫情不断反复以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三大航业绩在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重挫,合计亏损超200亿元。在此情况下,买飞机的钱从哪来?现金流会受影响吗?会不会使得航空公司负债规模进一步增加呢?
专家表示,作为高价值产品,飞机不是现货交易。同时制造周期都比较长,因此一般签订订单都会提前3—5年。此次订购的292架飞机也将分年度、分批次引进。以中国国航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购买的飞机计划于2023年至2027年分批交付;控股子公司深圳航空购买飞机计划于2024年至2026年分批交付。
在公告中,三大航都表示,买飞机的钱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因为是分年度,每年还分批次交付飞机,所以按照惯例,也是分期支付部分预付款,然后于每架飞机交付日再付清余款。在公告中,三家航空公司都表示,将通过业务营运、商业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为本次购买飞机提供资金。交易金额采用分期支付方式,预计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和业务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綦琦:从飞机这样的核心资产购入而言,对于优化航空公司的整体资本结构,其实是有比较好的一个好处的。国际的大型飞机采购和交易一般是采用美元计价的方式,新型飞机是很优质的资产。
释放何种信号?国内航空业积极融入全球
作为供货商,空客方面第一时间在官网确认了这一订单消息。空中客车首席商务官、空中客车国际业务负责人谢勒表示:“我们赞扬整个空客中国团队以及我们的客户团队所做的出色工作,他们在艰难的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讨论。”截至今年5月,在中国内地运营的现役空客飞机数量超过2070架。
专家表示,此次我国三大航司大手笔购买空客飞机也在释放一种积极信号,这再次印证空客和中国航空业深度合作模式被高度认可。此外,空客在天津有三个生产总装线,这也体现了飞机制造商和国内航空工业良好的协同融合发展。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7月1日相继宣布订购空客公司共计292架民航客机后,美国舆论显得很“酸”。这笔总计金额370多亿美元的订单,据称是空客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订单之一,彭博社称,这“是中国发出的信号,对波音公司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波音公司则表示“失望”,抱怨美中两国的“地缘政治分歧”损害了该公司的业务前景,并敦促美中进行对话。
如果认为中国公司与其他国家公司签的每一笔订单背后都藏着“政治心思”,这只能说明,华盛顿最近这些年用政治强行干预经贸的做法是多么严重,并在美国企业和舆论界形成了“草木皆兵”的氛围。
实际上,航空合作一直就是中欧经贸领域合作的“老三件”之一,空客公司在中国国内还建有总装厂,双方的合作稳定而成熟,继续推进合作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有分析认为,这笔大单应该是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取得的合作成果,三大航企集体订购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价格。此外,空客飞机的燃油效率、欧元汇率走低也可能是影响因素。总之,这是一次无可指摘的正常商业往来,其结果也是平等互惠的。
在与空客公司的竞争中失利,美国方面心里自然发酸。从全球市场的表现来看,2019年以来,空客公司在争抢客机订单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已经全面领先波音公司。这一方面是因为波音737MAX机型的安全隐患,其在各国的复飞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供应链混乱也影响到波音公司的交付能力,今年5月份它还一度不得不暂停了737客机的生产。有消息称,一家中国航企今年早些时候取消了向波音公司采购100多架飞机的计划,原因就是“交付存在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与其分析中国公司的“动机”,不如反思美国政府的行为。试问,一个动辄把“脱钩”挂在嘴边、把制裁大棒举在手里、经常无中生有出台贸易限制法规的国家,谁能完全放心地和它进行大规模的交易,尤其是像飞机这种使用周期长、零部件复杂、后期维护专业性强的产品?这种担忧在很多时候甚至不是国家行为,而是各种商业团体在做生意前都会考虑的政治风险。
美国商会此前就曾做过评估,美国若跟中国搞全面“脱钩”,在民航领域完全切断对华销售,将使美方每年损失380亿至510亿美元,流失16.7万至22.5万个就业岗位。波音公司去年也曾做过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8700架新飞机,总价值将近1.5万亿美元。如果现在一笔370多亿美元订单的丢失就让波音公司觉得痛的话,那么任由美国一些政客继续对华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的各种鼓噪和操弄,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美国公司面临的,将不是短痛而是长痛。
现在,波音公司抱怨“地缘政治分歧”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但这赖不到中国头上。如果说这其中有什么政治因素的话,只能说是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自我反噬。2021年,拜登政府同意搁置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之间长达17年的补贴争端,以此拉拢欧洲国家“共抗中国”。如今,空客公司赢得中国航企的订单后,美国舆论又开始醋意泛滥。这或许可以提醒欧洲,美国嘴上喊的“主义”背后到底是什么,这也能够提醒华盛顿,政治操弄终究战胜不了市场规律。
至于波音公司,最应该做的不是朝着中国表达“失望”,而是在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把市场规律的道理,好好跟美国政府和国会讲讲。当然,应该这样做的,又何止波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