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持续多年的快递价格战或将宣告终结。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继9月初多家快递企业提出增加派费,每单上调1角钱后,9月末,数家快递公司又正式宣布,自10月份起对快递服务价格进行规范。
“增加派费、规范价格,其实就是提价,只是换了个说法。”某不愿具名的快递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以前大家都觉得快递的价格只可以降不能涨,但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落实,市场对行业的预期正在改变。”
而对于快递业近期出现的新变化,快递物流专家、上海交通委邮政快递专委会副主任赵小敏表示,快递单一价格战模式(即1.0版)已宣告结束,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识。
多家公司上调终端派费
“涨了,的确是涨了,一单给涨了一角钱。”日前,沈阳多位快递小哥都向记者确认了派费上涨的情况。不过也有一位小哥表示,自9月份就已经上调了派费,但因为中转费也上调了,网点负责人跟他们商量,上调的派费就不给到个人。不过这位小哥认为,无论如何,上调派费,对于他们都是一件好事。
“公司宣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全网派费每件上调0.1元,并要求各加盟商不得随意截留,以切实提高全网业务员的投递报酬。”圆通速递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按上述标准执行,并对网络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该圆通速递人士表示,此次派费上调,将有利于切实提高末端业务员的投递报酬,有助于维护公司末端网点和业务员的稳定,助力公司整体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客户服务体验,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各家都上调0.1元之后,这部分钱既不由快递公司承担,也不由加盟商承担,而是由客户承担,相当于涨价了。”前述不愿具名的快递业内人士表示,派费上调并不会给公司带来成本增加。同时,对于公司来讲,可能还省掉了以前需要给基层网点的一些补贴。
除了派费上调,记者注意到,为进一步降低网点经营负担,维护快递员群体权益,圆通速递还宣布自10月1日起,针对加盟商及末端网点的升级投诉、虚假签收、及时揽收等考核项目进行调减优化,为网络减负赋能。
价格战时代或将终结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8月份,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73.2亿件,同比增长40.1%。其中8月份单月完成业务量89.92亿件。也就是说,按目前业务量增速,预计不到10月末,今年的累计业务量就将超越去年全年。
不过,在业务量同比大增的同时,今年前8个月,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09.4亿元,同比增长23.4%,远低于业务量的增速水平。
“业务额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速,主要是‘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下,各家公司单票收入一直在降。”不过,上述快递业内人士亦认为,这一势头自今年下半年已经有所好转,毕竟成本下降空间也是有限的,光拼价格,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快递价格低位运行,快递整体平均单价为9.8元,同比下降13.1%。但6月份当月,同城、异地和国际平均单价环比分别提高0.11元、0.16元和1.9元,其中异地单价反弹明显,环比提高2.8%,快递平均单价下行势头有所遏制。
此外,据多家快递物流上市公司披露的业务数据,自5月份以来,单票收入价格也呈现企稳或回升的势头,其中圆通速递8月份单票收入2.13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3%。韵达股份今年6月份至8月份的单票收入也在逐月提升。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多家公司集体对价格进行规范,无疑是各方退出价格战最好的“台阶”。
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对于快递行业近期的派费上调和价格规范,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张修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业上调派费并规范价格是应对快递业成本上升压力的举措;是落实今年7月份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高快递员劳动报酬的举措;也意味快递企业意识到合理的价格水平是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江瀚认为,对于产业各参与方来说,可以让大家以一个相对体面的形式退出价格战,从而让市场进入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对于基层网络,将有可能让其从以前被疯狂压榨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快递小哥无疑是最受益的一方;对于整个快递产业,价格规范意味着快递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不搞‘价格战’了下一步到底该怎么竞争?快递服务到底该如何提高标准?快递产业到底该如何进一步优化成本?
对于这些问题,江瀚认为,价格战画上休止符,各方比拼的就是服务了,如何能够在服务上取得优势,无疑是高度同质化快递市场最大的难题所在。而价格战结束,成本的压力并没有真正解除,后续如何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仍是急迫的问题。
看懂研究院经济学者王赤坤认为,无论从相关政策,还是市场情况看,中国的快递业都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期,行业发展红利逐渐消失,市场不但要与同行激烈竞争,还要与员工及合作伙伴博弈,同时还要适应相应的监管政策,快递行业躺赢时代结束,企业需要更尽心地去做运营。
但王赤坤也认为,在行业红利减弱、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单靠运营难以显著推动主营业务增长,故此,快递公司纷纷在战略层面展开角逐,多元产品升级、多元创业和多元并购,有的甚至尝试跨界、转型。
清晨7时许,在海拔38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天刚蒙蒙亮,一辆蓝色卡车停在中通快递日喀则公司的分拣仓库门口。来自各地的5000余件包裹被快递工作人员从车上卸下,放在传送履带上,经过分拣,它们将会被分配到日喀则各地。
中通快递日喀则公司工作人员付相府是一个“95后”,从事快递行业5年多,从普通快递员到现在的管理者,他是当地快递物流行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里地广人稀,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限制较大。”付相府说,“不过,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改善经营,这几年快递单量持续增长,越来越红火了!”
市场扩张带来更多机会
2016年,重庆小伙付相府来到日喀则。他所在的公司,是中通快递物资下行日喀则的第一站。来自全国的包裹在此分拣,而县域的快递点经营者则要来此取货。
付相府回忆说,那时候,每天早晨六七点,自己和同事就来到仓库分拣包裹。当时包裹数量不多,一天不过三五百单。然而,手工分拣几乎让人消耗了全部力气。到了冬天,手被冻裂、冻伤,几乎是家常便饭。
“2016年前,我们正处于前期投资建设网点阶段,当时公司亏损不小。”中通快递日喀则公司负责人左晓锋说,“但是,我们从日渐增长的快递单量中看到了机会,现在我们已扭亏为盈。”
近年来,随着日喀则市群众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电商持续向下沉市场渗透,左晓锋、付相府感受到了变化——当地物流快递的市场规模明显扩大,越来越多县城和农村的消费者开始使用电商。
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在推动快递提速。在付相府的记忆里,4年前,包裹从日喀则到东部省会城市,可能要花两到三周时间。现在有了航空直达的线路,多数地方的包裹可在三五天送达;陆运也比以往快捷许多,“从江浙沪到日喀则,也就是一周时间。”
在规模增长的激励下,公司的效率不断提升。虽然货量增长了,但如今付相府每天早晨只需要一个小时即可将全部货物分拣完毕。“公司的人多了,分工明确了,也换了新的分拣设备,效率大大提升了。”他说。
然而,一些困难依然存在。对于中通来说,送到日喀则的包裹要通过市区的快递员和10多个县域加盟商,送达生活在18万平方公里上的80余万群众,其中最远的一个县,距离日喀则市区足有600多公里。
要把包裹送到如此广阔而分散的客户手中,物流网络如何降成本、增利润?快递从业者一直在探索。
配送商品多样化提升单程效率
日头渐西,天色近暮,雪山被染成金色。
岗巴县快递经营者李亮开着小货车,却无意欣赏这高原上的壮丽景观。“晚上9点前必须到岗巴县城,前面还有好几座山要过嘞。”
这个汉子已经奔波了一整天。一大早,他就从店面出发,驱车3个多小时,前往日喀则市区取货。沿途大多数是山路,车子不敢开快。
到了市区,他直奔中通物流的仓库。与此同时,付相府和同事们已经完成了分拣工作,如小山般堆积的货物分门别类,即将交给像李亮这样的县级网点经营者。
李亮的快递网点对接的不止中通一家,申通、韵达等公司的仓库,他也要跑一个遍。“平均算下来,全县一天的包裹有200单左右。”李亮说。
然而,这依然不能填满李亮的运输车。作为县城里除邮政之外唯一的快递经营者,李亮跑的路线不仅是从日喀则延伸至岗巴县的物流通道,也是县城小商铺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换的重要渠道。
“高洁,给你带的菜!”晚上9点,终于到了岗巴县城,李亮把车停在农贸市场的一家店铺门口。这时,店老板走出来,把新鲜的果蔬从车上搬到自己的店铺里,然后掏出手机,把运费转给李亮。
这是县城里商户“委托”的业务,“我们往返日喀则一趟,不少利润是靠‘带货’赚到的。”李亮说,由于岗巴县位置偏远,县城的一些商铺在市区订购商品数量少,供应商不愿意配送,商铺店主只能通过李亮这样的“带货郎”把商品带回来。
对县级网点经营者来说,往返城区和县城,无论包裹量多少,时间和车辆油耗是不变的。因此他们往往在提高单程效率和收益上想办法。如今,像李亮这样的“带货郎”还有不少,他们的货车里,既有快递公司的包裹,也有县里商铺“委托”购买的商品。最大化地利用线路,是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的关键。
快递网点成了线下“流量入口”
每到中午、晚上,李亮的快递经营点门口总是很热闹。1万多人的县城,每天都会有100多人来网点取件。“不少是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李亮说。
这是他在开设快递网点前就想好的生意。两年多前,李亮已经开设了一家面店,出售制成的面条等面点加工品。承包下隔壁的门市作为快递网点,李亮心里有盘算:“快递点的往来人员多,也能刺激面店的销量。”
果不其然,每到下班的时候,人们三五成群来取件。“大家顺手在我的铺面里买些面点带回去,面店生意好了不少。”李亮说。
为了帮助网点经营人员盈利,付相府也当上了业余的商业咨询,他跟很多人说起过李亮把网点打造成线下“流量入口”的例子。“在县城,快递点往来人员多,顺带做些小买卖会比较容易。”付相府说,“取快递的人顺手买瓶水、买点零食,都是很常见的消费行为,如果取快递的人多、消费频次高,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货物抵达县城,通过门店和快递员触达消费者,这是物流运输的“最后一环”,也是很多网点经营者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的环节。看似最直接简单的服务,其实也有生意可做。
在县里,很多人都有快递员的联系方式。有时候,快递员会帮消费者安装电商的手机应用,教他们如何使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学会了在网上购物,网点的单量自然也就更大了。
“物流,联系起无数消费者和经营者。我们是市场的一分子,我们也在不断改变着市场,让消费者更快、更便宜地获取商品,让经营者更好地销售、获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收获了利润,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付相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