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剧本杀能给旅游“杀”出一条新路吗?

2021年08月23日    来源:工人日报    肖婕妤

“剧本杀+旅游”受到很多年轻人欢迎,甚至有不少人坐火车、“打飞的”去玩。虽然“风很大”,但剧本杀的生意并不好做,投入成本大、盈利难。业内人士认为,“剧本杀+旅游”是沉浸式旅游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并不适合所有景区,剧本、场景、运营都很重要。

换上古风造型,在古镇里完成一次推理破案;化身“高级军官”,在邮轮上经历一场谍战风云……这不是电视剧,也不是演出,而是沉浸式剧本杀中的真实场景。

近年来,剧本杀凭借其悬疑性、娱乐性、社交性而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的新宠——在有限的时间内,玩家通过已设计好的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推理游戏。《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剧本杀线下门店已经突破3万家。剧本杀也被引进旅游业,目前已出现景区版、民宿版、酒店版、邮轮版、古镇版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剧本杀项目。火热的剧本杀,能给旅游“杀”出一条新路吗?

年轻人坐火车、“打飞的”去玩剧本杀

“场地有1万平方米,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可以感受古城韵味、品尝本地美食。沉浸式的‘吃喝玩乐一条龙’,很赞!”在北京工作的张爽前阵子利用周末,坐火车去河南开封体验了一次景区剧本杀。虽然是资深剧本杀玩家,但她平时玩的都是2~3小时的室内剧本杀,第一次玩景区剧本杀让她感到新鲜又刺激,“体验感太强了!场景不断变化,感觉像在拍电影!”

旅游爱好者杨一昕也有类似的感受。今年6月,她和好友去浙江西塘玩了一场两天一夜的全实景剧本杀,“精致的汉服非常有代入感,感觉自己真的穿越了!”虽然花了1099元,但杨一昕觉得很值——除了可以玩剧本杀,还包含1晚住宿和早餐、2顿正餐和1张景区门票,还有摄影师免费拍摄古装照片。

剧本杀在2016年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播出后得到推广,近几年来,主打沉浸式体验的剧本杀3.0模式兴起。在全国多地,与景区、邮轮等旅游场景相结合的剧本杀项目遍地开花。四川青城山一家两天一夜的剧本杀体验地,火爆时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武汉“知音号”游船上的沉浸式剧本杀,火到“出圈”;成都宽窄巷子的剧本杀游戏《宽窄十二市》,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河南某景区剧本杀项目的负责人王鹏告诉记者,经过半年的测试后,他们景区的剧本杀项目今年3月正式开放,每天发一辆车进入景区玩剧本杀,一车10人,一次剧本杀的时间是两天一夜。“大多是年轻人,很多人是长途自驾或专门坐飞机过来,就为了来玩上一回剧本杀。”王鹏说。

成本大、盈利难

虽然“风很大”,但剧本杀的生意并不好做。有从业者认为,剧本杀成本太高,很多体验店都是亏损状况,剧本杀市场的火热可能是“虚假繁荣”。

“相较于一般的剧本杀体验店,景区剧本杀通常投资更大。实景改造、剧本推广、服饰道具以及人才引入等方面,前期都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王鹏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剧本是剧本杀的核心,如果景区越大,剧本会越难编排。一个好的剧本,既要有支撑足够时长的故事情节,又要符合景区的文化特征。

相较于普通剧本杀场馆,景区在开发剧本杀项目时具备天然优势。景区内的实景可以直接作为剧本杀的背景,为玩家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强的代入感;剧本核心主题可以从景区文化元素中提取;景区餐饮住宿可与剧本杀深度结合。

谈及剧本杀给景区带来的营收情况,王鹏坦言“利润占比并不高”。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剧本杀项目对景区来说是一笔值当的投入。“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核心目的并非盈利,而是打开年轻人的市场,让景区的旅游体验由传统观光式旅游向沉浸式旅游转变,让景区更有活力、更年轻化。”他说。

剧本、场景、运营都很重要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等。

“剧本杀能够让景区的目标人群从普通游客扩大到‘游客+剧本杀玩家’,同时还能让一些不太知名的小众景区走向大众视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看来,“剧本杀+旅游”打开了文旅融合的一扇窗户,也是沉浸式旅游的一个发展方向。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剧本杀现在很热门,但它并不适合所有景区。魏翔认为,想要发展好“剧本杀+旅游”,需要供需两个层面的配合。他认为有三类景区适合做剧本杀: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人造景观、室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这三类景区有更好的文化、人力资本,更接近年轻的客群”。

“高品质的剧本内容和产品落地运营能力至关重要。”魏翔建议,旅游从业者要攻占内容市场,学习如何与剧本的内容创作方打交道,实现合作共赢。他建议可以参考电影公司的运营思路和模式,按照文化产品的规律来经营文旅产品,“旅游从业者不仅要提供场景、提供运营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文化产品的内涵和它的产权属性。”


影视业转型剧本杀 新赛道怎么跑?

2021年08月23日 |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两年,影视行业遇到的挑战重重:先是2018年税改风暴,让资本火速撤离,接着是2020年新冠疫情降临,再次重创影视行业。一波波的打击与行业瞬息万变的机会交织,影视从业人员到底在干吗、昔日的老牌影视公司扎堆的产业园还好吗?

“他们都去干剧本杀了!”

行业

影视园变成“剧本杀园”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产业园区,昔日是影视公司的聚集地,如今却成为北京剧本杀店汇集重地。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剧本杀,共有4985个结果,其中的465家在高碑店——大大小小的剧本杀店和剧本杀工作室都在高碑店驻扎。

为何高碑店一下子会有如此多的高质量剧本杀店?剧本杀剧本工作室主理人王宁告诉北青报记者:“主要是因为高碑店很多剧本杀店都是影视行业工作人员转型到这个全新领域的,我们运用影视思维来创作剧本,提高文本质量和人物线条,让剧本杀的‘一剧之本’更专业。”

王宁的剧本杀剧本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2月份,算是赶上入行的末班车。这个团队的前身是某著名编剧的御用团队,因为整体比较年轻,对剧本杀从兴趣变成了工作,于是几位小伙伴集体辞职创业。没想到,放完今年春节假期就赶上了本职行业的一波“创业”高潮,他们也能通过“卖本”生存下来。

现状

入场店铺虽多 赚钱不易

时下,“剧本杀”凭借其悬疑性、娱乐性、社交性而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的新宠——在有限的时间内,玩家通过已设计好的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推理游戏。虽然剧本杀店很多,但很多年轻人依旧喜欢到高碑店来玩,“主要是因为这边玩法很多,剧本质量也很好,特别是原创剧本的能力。”大学生许小晴说道。

不过,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入场“剧本杀”的工作室虽多,但要赚钱,尚属不易。

王宁属于剧本杀行业的上游创作团队,对于行业发展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个行业虽然处于风口,但并不像影视行业这么成熟。举个例子,今年4月份变成风口,很多人纷纷投资剧本杀店,今年8月就有很多店开始转让倒闭,开一家好的剧本杀店很不容易。”

谈开店感受,在高碑店开店的剧本杀店主张旭告诉北青报记者:“这边开店太难了,之前我们来这边开店会觉得房租便宜,房子格局比较适合改造成多间房屋的读本室,周围年轻人比较多,离大悦城、百子湾这样的人气商圈比较近,才来的。现在这边剧本杀店太多了!生存下去都成问题,就别说挣钱了!”

面对不少影视行业工作人员入局剧本杀,元老级剧本杀店主张旭直言:“一方面影视行业从业者带着丰富的经验来,算是降维打击;另一方面经营是他们的软肋,这个行业的门槛也是很高的。”

剧本杀店的生意有好有坏——据知情人士透露:每家店人气冷热不均,有的老店一个月盈利二十万,有的门店不计前期投入的几十万,单月亏损就是三万到五万不等。

突围

用小程序开本 与玩家互动

一面是巨额的运营成本,另一面是年轻人不多的创业基金。如何突围?影视人王亮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2020年10月,已在北京工作十年的王亮回到老家成都,此前做影视剧制片的他,面对成都极强的剧本杀氛围,带着从北京打拼赚到的50万启动资金,毅然投入这个新领域。

对于自己创业的过程,王亮直言:“这几个月让我有坐过山车一般的感受。我先是收了一家位于市中心的剧本杀店,繁琐的运营让我喘不过气来,便将自己之前的影视行业资源都放下了。过年后我就趁着行业风口将店转让出去,小赚了一笔,随后开起了剧本杀工作室。”

开店期间,王亮认识了很多成都本地的店主,从中了解了剧本杀行业的主要操作模式。根据自己的特长,他选择了用轻资产创业的方式,主要以剧本创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去经营自己的新赛道。“我做了10年的电视剧,深知创作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我要把我的所学利用在这个新行业中。”

王亮在其工作室出品的剧本杀剧本中融入多媒体系统,用网络小程序进行开本,与玩家互动,同时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与剧本杀店主合作。“我们的模式第一可以解决盗版问题,小程序和多媒体的加入可以让玩家更具现场感,同时剧本杀的展现并非剧本这么简单,你复制了我们的剧本并不能开本赚钱,小程序的多媒体密钥才是剧本的核心。”就像解决电影票房、影视剧盗版一样,影视行业的老将在剧本杀行业中正在发挥着新作用。

除了在剧本中加入多媒体、新媒体素材,王亮正在带着团队和武汉一家景区谈合作,为传统的旅游行业注入全新的视角,沉浸式体验是他们追求的:“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核心目的并非盈利,而是打开年轻人的市场,让景区的旅游体验由传统观光式旅游向沉浸式旅游转变,让景区更有活力、更年轻化。有了第一家试点才能有未来。”

文/本报记者 王磊 统筹/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