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青豫直流”工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发布时间:2020-07-16 08:09    编辑:田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输电大通道,关于这条大通道,你了解多少?它为何诞生在青海?它能为河南送去多少电能?《西海都市报》记者采访青海省能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问:我省为何要建设“青豫直流”工程?

答:我省水电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太阳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特别是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相当于134个三峡电站,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能源基地。随着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的推进,我省集中式光伏装机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我省并网清洁能源2801万千瓦,装机占比达88%,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0.5%,是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份。“十三五”以来,我省清洁能源外送电量达454.5亿千瓦时,仅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发电量达372亿千瓦时。然而我省经济总量小,省内用电市场有限,每年丰水期清洁能源发电无法及时、全额消纳。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要“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指示“要研究‘两个通道’问题,让青海为全国作出贡献”。“青豫直流”工程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及加快清洁能源建设的重大举措,直接将西部清洁能源送到中部负荷中心,对提高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整体外送消纳水平、缓解中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规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问:建设“青豫直流”工程,我省投入多大?

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豫直流”工程建设,成立了特高压外送通道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能源局和省电力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政企合力,多次赴北京、河南等地,与国家能源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协商。工程总投资约223亿元,青海境内投资78亿元,先后累计投入约1.4万余人次参与工程建设,攻坚克难确保工程实现双极高端投运。

问:工程建设的难点在哪?

答:最大的困难是全线气候多变,工程沿线属于高原型大陆气候,四季不明,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导致有效工期短,人员机械降效严重,施工单位及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施工计划,确保不因天气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沿线生态脆弱,大都属于高原草甸,在长期低温及干燥环境下生长的草原植被异常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采取“一塔一图”设计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保护植被,通过索道架设、钢板和棕垫铺垫等手段,最大程度减少因运输对植被的破坏。

设备质量巨大,物资材料运输困难,制定了西宁组装再运输至施工现场的实施方案,在当地交通、公安、路政等多部门协作下,减轻受隧道、桥梁、急弯和大型村镇影响,将台重313吨的换流变压器顺利送抵海南换流站,为后续大型设备进场扫清障碍,提供经验借鉴;人员流动性强,疫情防控难度大,投入防疫专项费用359.71万元、防疫人数6800人次,实现“零确诊、零疑似”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样板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问:投运后能为青海带来哪些效益?

答:“青豫直流”工程是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是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输电大通道,将有效提高我省清洁能源规模开发及外送能力,有力推动我省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提升我省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水平。

同时,拉动卫生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能源资源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助力我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安全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为我省推进第二条特高压通道打下坚实基础。

问:每年能给河南送去多少电能?

答:“青豫直流”工程的投运可有效保障河南电网电力负荷需求,提高河南清洁电力的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华中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每年将向河南输送清洁电能400亿千瓦时,约占河南省年用电量的八分之一,相当于为河南送去8座100万千瓦发电厂,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在推动河南大气污染防治、能源转型发展,保障华中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更好地满足河南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