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海西州经济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2020-05-28  
 
 

       近年来,海西州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持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破瓶颈、强弱项、促提升,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一、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海西州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全力做好“三去一降一补”文章,完成青海煤业鱼卡有限责任公司鱼卡煤矿等退出煤炭产能84万吨、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536.11亿元,化解房地产去库存4117套;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贷款借新还旧、减免逾期利息、调整还款期限等举措,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全面落实阶梯电价、电力直购、气价补助、运力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达155亿元;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实施“百项改造提升”“百项创新攻坚”项目230余个,有效补齐了经济发展短板。

       二、扎实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研究制定《海西州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海西州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十一条措施》《海西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州推进试点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推进11个省级示范点(统筹各类资金10515.45万元,实施项目15个)、8个州级示范点(统筹各类资金11471.9万元,实施项目23个)建设;率先在全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95个行政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全力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全州牧区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50个、联合社7个,建成标准化有机生态牧场6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打造以茶卡羊、天峻牦牛藏羊为代表的“三品一标”认证成果21个,注册“神奇柴达木”45个商标全品类,定时发布枸杞价格指数,柴达木黑果枸杞检验标准载入《青海省藏药标准》。

       三、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研究制定《海西州州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海西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总体方案》《关于推进州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组建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州国资委出资企业公司制改革达到100%,海西国投公司的27个子公司中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公司占81.48%;完成8家农垦企业改革,组建柴达木农垦集团公司;海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21户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及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海西州贯彻落实关于<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海西州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若干措施》等改革文件,全州5家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全州设立基金12支,成立基金公司11家,引进证券公司2家,推动主板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上市资格1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2家,全州19家银行业机构40个基层网点开展“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为企业增添了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五、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海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改革文件,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1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141个,与8家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4位院士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终身高级顾问、15位专家为海西州科技顾问,引进高端创新人才6名,培养创新创业团队1个。

       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研究制定《青藏国际陆港建设总体方案》《海西州进出口贸易发展实施意见》等改革文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成立格尔木海关,全力推动青藏国际陆港、格尔木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试点等,建成运行中国(德令哈)·尼泊尔文化产业园;全面开展“公铁航”联运,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将纯碱等产品发往东南亚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稳步发展,2019年与2014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长1.4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倍,农业增加值增长1.5倍,全州登记注册各类企业增长2.1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