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生态观察:又一个绿色春天向我们走来


 国土绿化让环境更宜居

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综合治理、三北、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西宁海东南北山、西宁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绿化,2018年全年完成营造林270666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3年增加近1个百分点,达7.26%。

地处青海“东大门”的民和县,去年全年完成国土绿化82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240公顷,封山育林866.6公顷,森林经营工程造林2000公顷,生态经济林93.3公顷,完成贫困村村庄绿化61个。

草原方面,全省草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深入,建设围栏700000公顷,治理黑土滩163666公顷,防治草原鼠虫害4166000公顷,建成人工饲草基地6000公顷,天然鲜草亩产196公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8%,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提升,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取得成效。

为了巩固造林和草原治理成果,我省林业部门还持续强化保护。组织开展“绿盾2018”、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跨省区、跨部门联合执法,全年查破案件1145起,处理6041人次。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96.81%,全省连续32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

“冬季干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我们在2018年冬季来临前举办森林防火演练,让大家通过实践加强森林防火意识”,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周佳表示,省林业厅、海东市林业局在化隆县联合举办的我省首次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参与人员达1500人,人数之多、规格之高体现了相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种防火意识也深入群众心中,“我们林场只在前些年因村民祭祀烧纸点燃枯草,出现了火情,当时我们接到报案就赶到现场,附近的村民已经全体上阵把火扑灭了”。民和县江西林场场长孙全义工作30年来发生的唯一一次火情,就这样在周围群众的扑救下消除了。

在种树、护草、防火工作的协同推进下,土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风沙少了、雨水多了、空气好了,人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在满眼绿色的环境中,大自然的美丽浸润着每个人的心,让大家愉快地生活,振奋地干事。

  国土绿化让群众更宜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每个人都体会得日渐深刻。

近年来,我省科学探索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打造有机枸杞品牌,认证有机枸杞11333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藏药基地种植面积达16000公顷。林木苗圃突破10666公顷,生产苗木近11亿株。林麝等野生动物繁育快速增长,总量近35万头(只)。森林康养、花海乡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旅游经济新亮点。

林业生态扶贫精准发力,坚持产业带动、造林务工、奖补增收、管护就业和定点帮扶综合施策、多措联动,全省林业产值达到69.42亿元,带动12.4万农牧户户均增收1.39万元,人均增收2634元,全省20%的农牧户增收致富。通过兑现森林生态、天保工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国家补助政策,直补农牧民各类资金10.24亿元。林草管护员设置与扶贫精准衔接,新增贫困人口护林员3000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业草原生态管护员达4.99万人,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抛弃了粗放型发展的农牧民,从保护生态环境中发现,若护绿、造绿有度,不仅不会减少收入,还能创造更多持续型的经济价值,从而学会了以绿色创效益。去年,化隆回族自治县林业部门引导群众种植了666公顷中藏药材,其中当归266.6公顷,大黄等其它中藏药材400公顷,以当归30元/公斤估算,每亩地约可收入6000元左右。

该县重点推进沙棘扶贫产业园发展,编制完成了产业园可研及实施方案,对866.6公顷的沙棘基地正在进行提升改造,1333公顷扶贫沙棘基地提升改造正在招投标;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争取1750万元专项资金,拟打造沙棘鲜果收购、储运及初加工示范基地3处,力争年内完成群科沙棘示范基地建设。“小小的沙棘果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果汁具可以润肺止咳,其种子压榨的沙棘油是祛疤美容的佳品,尤其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化隆县林业局局长马彪表示,1333公顷沙棘提升改造项目落成后,将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促进他们脱贫。

同时,化隆县建立了一处林下孔雀养殖基地,养殖孔雀62羽。营造杂果经济林30.6公顷、1918户农户房前屋后栽植杂果2.3万株;并在沿黄适宜地段栽植杏树23.3公顷,1.47万株;打造本康沟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完成林相改造26.6公顷,打造花海23.3公顷;在二塘乡、雄先乡建设育苗基地15.3公顷……一系列绿色经济项目,立足生态环境保护,让群众看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事实,让更多人建立以绿色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事业。

  国土绿化让自然更宜生

去年,我省协调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新建2个国家湿地公园,建成首个省级湿地公园,覆盖全省、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形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实行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月报告、月通报制度,雪豹、普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祁连县首次发现“鸟中大熊猫”黑鹳。在西部五省区率先启动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实施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湿地保护工程,完成湿地生态效益补偿14933公顷,退耕还湿666公顷,湿地保护恢复力度前所未有。

今年,我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推进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预期完成国土绿化286666公顷,落实草原休牧353333公顷、轮牧246666公顷,分别完成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200000公顷、306666公顷。

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打造人与动植物共同享受山青、地绿、水净的美好生态,让人与自然在美丽的环境中和谐共生,在创造和维护绿色中收入经济价值,将富裕美好的发展之路继续向前延伸。

今年植树节当日,化隆回族自治县“保护母亲河,共植幸福树”暨春季义务植树万人“大会战”活动在黄河北岸牙什尕镇启动。这一天,该县干部职工代表、宗教界人士、学生代表、青年志愿者等共1000余人参加了义务植树,在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挥锨铲土,挖坑植苗,披土浇水。县政府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树牢生态文明意识,争做绿色化隆的“传播者”,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争做绿色化隆的“实践者”,夯实生态文明基础,争做绿色化隆的“推动者”,坚守生态文明底线,争做绿色化隆的“守护者”,创新植树绿化方式,争做绿色化隆的“创新者”。(化隆县林业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