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闻网讯 严寒时节,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声,电子设备闪烁运转,智能机械臂也忙碌工作。“这套电子臂我们自主设计,目前全国只有一台。”副总工程师洪剑波指着智能机械臂组装的生产线说,“我们起名叫龙门机械臂”,他还自豪地介绍了远处的一条自主研发的生产链,原来装机人工操作每天只能达到三十组,如今凭借着新兴的生产链,一天可达200多组。而智能机械臂使用减少了工序,提升了产品品质。
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主要承接中大型机械零部件加工、螺旋钢管制造与安装、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及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制造与安装、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制作与安装、建筑物资供应、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企业。
近年来,海西华汇在科研组织体系建设、硬件(软件)投入和建设、工程化能力与水平建设和对外开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盐湖化工、新能源、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发展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急需的各类非标机械设备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设计开发和制造,支撑了上述产业的协调和循环发展,对提升青海省机械装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建成9000平方米试验场地和1680平方米实验室,拥有无损检测、物理试验、化学分析、金相分析和技术检测等实验检测设备108台套。公司负责人岳宝云介绍:“我们公司与青海省质量监督局联合建立了青海省特种设备协会作业人员联合培训基地,进行锅炉、压力容器、机电设备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同时也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建设了兰州理工大学高原中试、青海大学化工机械实训、青海民族大学教学实践(实训)等多个基地。”
经过多年的建设,海西华汇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填补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配套主导产业非标设备加工制造和安装的空白,满足日益增长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由于具有较大的运输成本优势,减少了试验区企业的维护成本,有利于售后维护等方面工作。随着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等产业的发展,可实现产业上下游充分对接,有利于试验区健康发展,并解决我州就业280余人。
如今,海西华汇将工程中心人员由12人增加到23人,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和领军人才,建立了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研发队伍,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完全胜任中心的各项研发工作。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已有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2018年新申请发明专利5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件,制定企业标准3项。
上一篇:孟海看望慰问困难老党员和一线职工
下一篇:州政府与阿里云签订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