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棋局”,促循环,千锤百炼绿色生态发展“升级版”
盛夏时节,察尔汗盐湖水天一色,湖中,采盐船繁忙作业;湖岸,游客络绎不绝。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察尔汗盐湖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上升至国家层面,是青海盐湖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行动纲领,也是盐湖人建设好生态“镁锂钾园”的基本遵循。
近两年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铭记总书记的嘱托,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扎扎实实”作为根本遵循,把“四个转变”作为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方法路径,在资源的循环开发综合利用中,生态“镁锂钾园”建设提速远航,为海西乃至全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棋局”、打造绿色循环发展“升级版”,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本。
“镁不胜收”。金属镁产业成为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产业,随着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试车成功实现重大突破,第一块在“变废为宝”中产出的镁锭,在今年全国“两会”间被带到了人民大会堂。这标志着柴达木盆地迎来了后盐湖时期以镁产业为重点的重大收获期,为金属镁及下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海西州的4家镁资源加工企业,已形成金属镁产能10万吨、氢氧化镁10万吨、镁合金5.6万吨,全部达产后产值达40亿元以上。“十三五”期间,海西将以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为主体,形成产值240亿元。同时推动镁合金下游产业向结构件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等方面延伸,建成全国最大金属镁生产基地。
“有锂独秀”。锂产业成为融入国家战略的关键产业,随着盐湖提锂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盐湖锂产业已成为优先发展领域。目前海西州已形成锂产能达6万吨、产值60亿元。国内市场和增长的需求空间,让海西锂产业蕴藏巨大潜力。
而与此同时,随着钾肥工业在融入国家战略中被推到首要产业位置,通过打绿色有机牌,加大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正走高端。察尔汗盐湖生态旅游可谓意外收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导开来,沿着绿色生态的可持续路径前行,一切皆有可能。
借“风光”,促蝶变,盆地响起“领跑者”的足音
围绕面向未来建好青海,把海西打造成为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就要深度实施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刻实践“四个转变”新思路。谋求高质量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题中要义。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崛起,为海西谋求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描摹出范本。
柴达木盆地不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数年前,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站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座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全球第六座并网发电的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并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批上网电价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
其后,随着青海明阳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首台兆瓦级高原型风机下线,新能源领域高端产品制造在海西浮出水面。由此我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海西州围绕发展建设新能源产业体系、培育建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沿阶而上,海西州相继引进国电、华电、中电投、中节能、京能等国内知名电力企业,在海西开展晶硅、薄膜、高倍聚光等光伏发电应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使以前视为“生态包袱”的戈壁,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大有可为之地。不仅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而且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趟出了一条新路。
正如州委常委、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莫重明所说:“新发展理念推动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以新能源为标志的一大批新产业,将成为提升海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也正缘于此,海西州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融入国家战略的朝阳产业,充分利用海西土地辽阔,建设成本低,可开发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公顷,装机容量相当于125个三峡。加之光热条件好,当地盐湖资源可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介质资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蕴积了潜力和优势。目前,海西已经建成国家级光热发电新能源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国家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绿色循环是追逐高质量发展的探寻,“问道”,没有穷尽;追逐,也无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