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把井打。张宏元摄
□李云王得刚
截至4月10日,青海油田一季度实现生产原油53.2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生产天然气16.6亿立方米,实现利润8.63亿元,同比增加2.53亿元,实现了生产经营开门红。
去年以来,青海油田以发展新思路引领新发展,瞄准储量、产量等结构性矛盾的靶心,大力实施硬增储、稳上产、提效益、保民生系列工程,2017年新增三级储量油气当量1.78亿吨,生产油气当量740万吨,盈利水平排名中国石油上游企业前列,上缴税费超过46亿元,连续23年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第一利税大户,高原油田再次攀上了奉献能源的新高度。
不忘初心建千万,提振发展“生气”
近年来,随着甘肃、青海、西藏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国家新丝路经济带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地区经济发展“能源引擎”的青海油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再次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
“把脉问诊”勘探开发短板,“下方医治”稳产上产难题。油田新一届领导班子找准优质储量不足、工艺技术瓶颈等六大突出矛盾,制定并明确了“立足‘六基’发展理念,坚持‘两个一致、六个更加注重’工作推进方向,实施‘13544’工作措施,深化改革创新,建成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开辟青海油田稳健发展新境界”的总体发展思路。
有了好的思路,奋勇前行就有了方向标。正如采油四厂南翼山作业区教导员赵小东所说:“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讲形势、解难题、办实事,传递了压力,也激发了活力。领导干部现场踩出的脚窝窝,也是上产的油窝窝,同时也暖了我们基层员工的心窝窝。”
新思路激发了干部员工的大干热情,青海油田打破冬季不施工运行模式,油气勘探开发成绩一路攀升,油气日产量始终处在6500吨和1800万立方米以上的高点运行,一季度更是创造了油气产量之最,油田整体赢利能力持续增强。昔日的“难”油田、“苦”油田正在迅速向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大油田、好油田稳健挺进。
大打勘探进攻仗,增强发展“底气”
如何把地下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张维申强调,勘探永远是进攻仗,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2017年以来,青海油田在油气勘探方面,全面推行新的管理体制,引进新的工艺技术,实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高水平和高效益。英雄岭构造带狮210井、狮56井、狮58井相继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英西、英中展现大场面;阿尔金山前尖探2井、尖3加深井先后获得工业气流,天然气勘探实现突破;柴西南、油砂山等老区扩边挖潜取得新突破,纵向发现了新层系,平面实现了新扩展。
这一处处新的勘探发现和成果就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储量接替的项链,地下新层位、地面新领域不断展开,千万吨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
资源转化成效益,恢复发展“元气”
开发永远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精细稳老区,快速上新区。
青海油田老区产量比重较大,老区稳则产量稳。为此,这个油田眼晴向外,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战略合作;眼睛向内,转换运行方式,优化技术体系,全面落实“一井一法、一层一策”精细管理措施,强化综合治理,在持续固化、深化、优化和变化调整中不断提升油气田开发效果。油田全年综合治理油气井936井次,增产油气当量24.1万吨。
向今天的水要明天的油。
以尕斯油田欠注井治理、扎哈泉油田井网完善、英东油田套损井修复为重点,大力开展酸化、老井转注、大修等措施工作,保证了油田注水顺利推进。全年完成注水807.3万立方米,以清洁、有效、足够的水驱打通原油上升通道,油田综合递减率同比下降了1.37个百分点。
青海油田突出效益建产,实现了勘探成果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年建成原油产能52.4万吨,新井年产油24.3万吨,占总产量的10.7%,为青海油田持续上产提供了动力。
在天然气开发方面,青海油田以稳定老区、上产新区为主攻方向,把产量分解到气田,细化到层组,落实到井站,合理配置产量,实施均衡采气,开井率达到95%以上,综合递减率同比下降了0.91个百分点。
截至3月31日,青海油田冬供期间累计向下游输送的天然气已突破29亿立方米。
改革创新夯基础,积蓄发展“锐气”
面对着“稳”与“增”的刚性需求和“量”与“质”的突出矛盾,青海油田找准“发力点”,止住“出血点”,编制启动了6大方面20项总体改革方案,积蓄改革发展的“锐气”。
调整领导班子分工,压缩管理层级和机构设置,撤减合并矿区服务机构,增强了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程序化、效能化;构建“一体化”工作格局,形成了运行高效的“闭环式”管理流程;创新实施“均衡型”运行模式,打破冬季不施工传统;签订“三供一业”框架协议,分离移交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推进矿权流转,部分勘探难度大、投入不足的矿权开始向辽河、华北、吉林等兄弟单位流转,深挖盆地的资源优势、上产潜力和综合效益。
创新完善切块化成本管理模式,精准算好借力引智补短板的加法,抓好战略合作;精细算好精打细算省费用的减法,抓好控投降本;精确算好催生裂变新动能的乘法,抓好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精心算好破除障碍提效率的除法,抓好成本切块管理。2017年主营业务投资占比97%以上,科研成果应用率96%以上,实现了投资、单位操作成本、桶油完全成本和员工总量的“四个硬下降”,降本增效3.83亿元。
管理者说
站位大局谋发展党建引领建千万
□张维申
当前,青海油田已进入建设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新的阶段,我们具备的优势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遇到的挑战不容忽视。青海油田必须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中央大政方针、站位集团党组大局、突出高原盆地特色,筑牢企业党建“根”和“魂”,着力在6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油田稳健发展。
在坚定信仰、理论武装上精准发力,增强推动发展的能力。发挥各级党组织“红色”学校的作用,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正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瞄准千万吨建设目标,践行油田总体发展思路,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打好“组合拳”,形成推动建设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的强大合力。
在改进作风、苦干实干上精准发力,切实发挥好三个作用。必须把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建全面过硬的标准,动员这支在柴达木石油精神哺育下,磨砺成长起来的干部员工队伍投身到破解发展瓶颈的工作实践中,推动效益勘探开发,抓好改革创新发展,为建设千万吨油气田蓄能增势。
在凝聚共识、提振士气上精准发力,坚定千万吨建设步伐。新时代,青海油田已进入发展新阶段。油田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干部员工,深刻分析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系统思考创新突破的路径举措,谋划形成了油田总体发展新思路,要持续推进思想解放、强化舆论引导、深化典型宣传、注重文化引领,进一步明晰责任、传递压力,使干部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
在履职尽责、塑造形象上精准发力,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当前,青海油田按照改革路线图“施工”,业务结构调整、市场化战略合作、“三供一业”移交等20项改革工作正在逐步落地。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营造谋改革、抓改革、善改革的制度环境。
在群策群力、提升素质上精准发力,凝聚起稳健发展合力。青海油田油气场站分散在千里戈壁,点多线长面广,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发挥群团组织凝聚、联系、服务员工群众的优势,激活基层技术创新和干事创业的强大磁场,发挥“聚沙成塔”效应,凝聚发展合力。
在营造氛围、改善民生上精准发力,打造和谐幸福新矿区。要怀揣感恩之心,始终把改善民生、保障员工权益摆在重要位置,坚决维护矿区平安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员工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作者为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