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一心为创业,带动更多人致富

在省残联与州残联的帮助下,他成立了乌兰县福蒙养殖专业合作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说到为什么想要成立就业扶贫基地,他感慨地说:“参加了很多次省上和州上组织的残疾人文体活动,看见很多比我还严重和困难的残疾人,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就想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我就回到家乡乌兰县茶卡镇草原,建立了这个就业扶贫基地。”

他立志用自己的努力使茶卡地区的残疾人都能脱贫致富,获得一技之长,以开展茶卡羊的养殖销售为出发点,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在2017年海西州第二届“民族团结杯”创新创业大赛上,巴格生荣获少数民族优秀创业者奖、企业组一等奖、民族特色创业经营项目一等奖。

目前,就业扶贫基地的主要劳力和管理人员都是残疾人以及残疾人亲属20人,包括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其中长期工10人,季节工10人,包吃包住外长期工每月1300元—1800元,季节工每日100元。基地帮扶的7户11人精准扶贫户当中两户已经脱贫,其中四户已盈余分红的方式每户分发给现金3500元,每户两只生活羊,其他三户承包了150只生产性母羊,从中把羊羔和羊毛等收入全部归属于三户贫困家庭。

“我是放羊的,你看这么多羊都是我管哟!”正在放羊的冯来子笑着说道。“我是管理这些奶牛的,它们生活好了,每天生产的牛奶就多了。”李梦措高兴地说。冯来子和李梦措都是残疾人,如今他们不仅有固定工作和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一心为家乡发展,他奋斗着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优秀党员和创业青年,在任茶卡镇大学生村官期间,他先后担任茶卡镇茶卡村、巴里河滩村包村干部,积极帮助所包村社脱贫致富,利用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力所能及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村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为村委会到处寻求帮扶单位、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

3岁时,他一只眼睛因为意外导致失明,但在爸爸妈妈的细心关爱下,他坚强地面对一切,在完成大学学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利用家乡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开始培育享有“贡羊”美誉的茶卡羊,在致富后,巴格生还计划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一年可培训周围8个村的轻度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培训采用蒙古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按照整合资料、分类实施,坚持易教、易学、易懂、实用原理,争取集中辅导、自选科目、分班组织、现场指导的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残疾人队伍。

他的就业扶贫基地,省残联和乌兰县扶贫局给了8万元,州残联给了5万元,县残联给了2万元。2015年,“集善如新创星计划—残疾人创业基金”给巴格生20万元的无息贷款,支持其就业扶贫基地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他用这20万元扩建合作社基础建设,2016年6月中旬新建成了320平方米的牛棚,价值13.3万元,剩余的6.7万元购买了8头西门塔尔牛犊。

一心帮助他人,他努力着

作为一名残疾人,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公益事业的奉献、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帮助多民族残疾人的好心。

在得知乌兰哈达村村民群卫东因病致残返贫后,他送去1万元救助金,并鼓励他去医院积极治疗;为了帮助特困学生,去年10月17日,他前往乌兰县蒙古族中学,为4名特困品学兼优的学生送去现金;那达慕大会举行期间,他争取了四个摊位,免费提供给残疾人开店……

“特别感谢他,没有他,我儿子和儿媳妇在农闲时就没有工作!”重度残疾人马生梅激动地说,真的很感谢他雇佣我儿子和儿媳妇去扶贫基地干活,给他们发工资。

在就业扶贫基地里,苏克正在割草,他是一名残疾人亲属,得到巴格生的帮助,他如愿来到就业扶贫基地工作,现在每个月不仅有工资,还有年底分红,他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