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大柴旦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大柴旦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打造“高原特色旅游小城”为目标,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全区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是修订完成《大柴旦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为全区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于去年3月顺利通过省级评审。二是制定印发《大柴旦旅游业奖励扶持方案》,切实加大对旅游业贡献重大的旅行社等扶持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全区旅游服务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切实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推进旅游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开展系列专项大检查活动,加大对温泉景区汛期防灾避灾专项督导检查。四是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及整治工作。全力做好做实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深入实施道路畅通等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全力以赴打造优质旅游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二)旅游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是大柴旦温泉自驾车营地及游泳馆项目,总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 (其中游泳馆 3000平方米 )。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600万元,已完成自驾车温泉驿站自驾车多功能厅建设。二是大柴旦水上雅丹地质公园项目。该项目于计划投资4.6亿元,目前已完成景区主次道路基础工程,游客中心、数字中心、雅丹酒店主体工程,室内装修设计正在有序推进,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三是大柴旦草原风情度假庄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
(三)宣传推介注重品牌服务。一是强化新媒体宣传推介。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电视台等多种方式,传播高原特色旅游资讯。在门户网站开办旅游专栏,设立旅游专版,为游客提供实用准确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系列旅游服务信息,进一步扩大全区旅游宣传的覆盖面和受众面。二是强化传统媒体宣传推介。制作旅游手册、资讯、折页和出行指南3200余份,在旅游旺季组织专人分发,并充分利用大型商场户外大屏等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同时,在旅游重要时段,动员区内旅游企业开展系列优惠活动,重点推出打折客房、特色菜品等,区内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三是参与冠名活动宣传推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开展旅游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文化旅游活动和具有柴旦特色的旅游商品,全面展示大柴旦高原特色旅游。
(四)旅游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一是投资6000万元,建成汽(火)车站广场,进一步提升全区旅游交通承载能力。二是投资2.1亿元,建设大柴旦镇区通往伊克柴达木湖(大柴旦湖)旅游公路、315线至大柴旦水上雅丹地质公园旅游公路和小柴旦湖景区连接主干道旅游公路,有效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投资196万元,设计制作高速公路入口大型户外旅游标识9块,镇区内功能指示牌28块,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四是投资5000万元,完成镇区街道绿化面积25公顷 。建设S型砖砌景观墙4个、种植池8个。五是依托青海省规划设计院规划3个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五)旅游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一是旅游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改善。加强旅游环境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力度,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加强对景区景点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全区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逐步规范。三是旅游业发展增添新动力。雪山温泉景区美誉度和吸引力持续攀升,水上雅丹地质公园景区“未营先火”,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转型升级、实现创业创新的“强劲引擎”。去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48.7%,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0.71%。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基础工作薄弱。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现有交通条件影响制约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部分风景区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二是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服务水平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无法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三是旅游市场主体与品牌发展不足。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缺乏高品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四是旅游客源市场覆盖面小,客源结构不优。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市场半径较小。在游客当中,大众游客多,高端游客少;一日游多,过夜游少;散客多,团队少。
       三、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今年在推进138个续建、新建项目的同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公司运营”模式的旅游服务公司,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速形成城乡一体、多方联动的大旅游格局。二是拓宽宣传渠道,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旅游、宣传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建立长期合作宣传推介关系,提升全区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开展百家旅行社赴大柴旦“踩线”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打造自驾旅游品牌,推动柴旦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旅游经济增长。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同时加快“兰州-敦煌-大柴旦-西宁环形大旅游圈”和“德令哈-大柴旦-格尔木小旅游圈”精品线路相结合的旅游线路产品开发,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游客数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四是坚持依法治旅,促进服务质量提升。积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抓好行业管理、加强旅游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提升大柴旦旅游业发展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满意度,真正树立地方旅游品牌形象。五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大户外探险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户外探险运动企业管理机构,对从业人员建立严格的准入程序,提高户外探险人员的专业性和整体素质,保障游客安全。六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游客集散中心。加强星级宾馆、美食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自驾车营地为主的游客服务体系,全力承担起青海西部现代旅游集散服务功能的重任。
(大柴旦行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