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青海财政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翻倍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牧业发展、为农牧民兴办实事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农田水利工程、农业良种工程、草场围栏工程、牲畜棚圈工程、设施农牧业基地为重点,注重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达到30.82亿元,是“十一五”的2.2倍,年均增长17.2%,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1.7万亩,改良草场259.6万亩,建设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3万亩,建设农区奶牛、肉羊、仔猪养殖繁育基地60个,扶持马铃薯、乳制品、牛羊肉、蔬菜等加工龙头项目60个。
二、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以解决制约项目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障碍为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突出了农田水利和农业良种工程,草场改良项目突出了草场围栏和牲畜棚圈工程,产业化经营项目突出了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和生产车间,加工设施。五年来,累计修建拦河坝130座,电灌站24座,防渗衬砌灌溉渠道6540.6公里,改良土壤70万亩,建设良种基地12.7万亩,良种仓库1.2万平方米,晒场5.2万平方米,草场围栏1.9万亩,牲畜棚圈12275.24万平方米,引进优良种畜1500头(只),建成蔬菜保鲜库5.8万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11.6万平方米,购置加工保鲜设备1449台套。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牧业发展后劲,铺筑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注重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36.8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34.7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62.5万亩。通过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新增粮食9567.5万公斤,油料1760.4万公斤,饲草9003万公斤;新增农牧业产值6.9亿元,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总额增加4亿元。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增产蔬菜3970.4万公斤,肉3142.3万公斤,奶3445.8万公斤。农畜产品加工能力新增产值29.04亿元,利税7.22亿元,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0.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