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海西州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提升农牧民收入水平


   今年,海西州高度重视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狠抓农牧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宣传推介和跟踪服务工作,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质量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州实现劳务输出7007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13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81%和105.71%。

       一、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年初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劳务输出重点工作,并与各地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各地区将劳务输出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乡镇、村社,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劳务输出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结合实际,加强服务。在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通过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网、报刊、短信等渠道,积极发布用工信息,让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截至目前,全州各地职业介绍机构发布用工信息6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

       三、加大培训,提升技能。通过对全州资源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第三产业的用工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全州各地人社部门通过举办汽车驾驶、电工、餐饮客房服务等专业培训班,引导农牧民向工业企业和城镇第三产业输出,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切实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共对3506名农牧民进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鼓励扶持,促进就业。通过做好SYB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用地、税务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工作,鼓励农牧民创办、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农村二三产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带动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不断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截至目前,全州为354名有创业意向的农牧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71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水平。

       五、结合产业,开展劳务。在抓好农牧区劳动力向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流动转移就业的基础上,根据海西枸杞产业发展和使用枸杞采摘工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力组织本地农牧区劳动力赴枸杞种植园区就地就近采摘枸杞务工创收。2015年全州枸杞种植面积32.23万亩,进入采摘期枸杞面积25万亩,海西各地枸杞种植园区使用采摘务工人员达76005人,其中使用海西本地采摘工25675人、省内州外采摘工26092人、外省采摘工24238人,人均采摘劳务收入达到6800余元。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