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海西州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海西州依托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为重点,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抓手,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着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团结融合。
        坚持产业带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格尔木昆仑文化产业园、德都蒙古文化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29家。成功将德都蒙古文化展示中心、哈里哈图文化旅游产业园申报为国家级藏羌彝项目,为民族文化资源走向市场,转化为文化产业进行有益探索,目前全州共有文化企业447家,从业人员2300余人。柴达木自驾车营地、大柴旦温泉已初步投入使用;茶卡盐湖、金子海等景区建设稳步推进;德令哈的掐丝唐卡工艺,都兰的桃花石加工,天峻的藏文化工艺品、服饰制作、煤精石手工艺品正迈向市场。
        挖掘地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掘德都蒙古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文化精髓,通过举办西北五省花儿大赛、那达慕大会、赛马会、射箭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广泛吸纳民族文艺演出团体和民族传统艺术表演人才,精心打造格尔木昆仑文化、德令哈德都蒙古文化、都兰吐谷浑吐蕃文化和天峻西王母文化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文化旅游精品。着力推动海西德都蒙古文化品牌建设,建成全国唯一的德都蒙古文化实物展示中心、文献中心及影视资料中心。天峻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依托赛会活动,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介力度,成功举办第一、二届激情哈拉湖·迎新年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世人遗落的大美之地——寻美柴达木自驾之旅活动,激情穿越柴达木系列活动,2015年“柴达木”杯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第一、二届海子青年诗歌节等赛事。通过党政军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党员综合活动室为阵地,结合各类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民族手工艺品比赛等活动,促进各项民俗节庆活动成为集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海西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扩展宣传渠道,加快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始终将宣传工作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宣传有机融合,整理、创作和出版民族文学丛书20余本,创编优秀的文艺演出剧目10余部,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优势开展旅游宣传,海西旅游宣传微信文章阅读量和旅游门户网站点击量不断刷新,中国“柴达木”旅游品牌知名度加速提升,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

(州创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