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浙江九旬抗战老兵找到青海失联亲人


      青海新闻网讯

  ◆91岁老兵未了心愿:

  寻找到失联多年的亲人

  今年91岁的柏学泉老人是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名离休民警。山东泗水人,1943年入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经历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个重大战役。至今,老人的头部还残留着弹片。

  柏学泉老人出生在一个英雄家庭,他的两个哥哥也都参加过解放战争。家中有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三。

  大哥柏学友是三兄弟中第一个参加革命的,在大哥的影响下,柏学泉于1943年加入了部队。随后1945年,二哥柏学泰也加入了革命队伍。柏学泉说,他和大哥加入的是三野,而二哥加入的是一野。

  三位热血男儿,为了民族和国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身行伍,经历着九死一生。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三兄弟天各一方,失联数十年。

  随着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这位91岁的抗战老英雄说出了他的未了心愿:“找到二哥柏学泰的后人,在有生之年与他们见上一面。”

  柏学泉老人回忆:二哥柏学泰居住在青海西宁。1945年加入一野,解放战争结束后复员回原籍山东。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建设,在青海西宁交通部门工作,并在西宁成家,现已去世。柏学泰育有三子一女,其中有一儿子名叫“柏建国(音)”,今年应该60岁了。

  ◆抗战老兵:

  作战20次 负伤4次

  柏学泉入伍那年刚18岁。在他的履历表中显示,他曾作战20次,负伤4次。

  柏学泉在战斗中和日军交手两次。第一次战斗是1943年7月的“固安桥战斗”。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日军也被逼到了一座桥下,情急之下,他和战友们用大石块砸死了桥下的日军。对当时的战斗,柏学泉记忆犹新。

  在柏学泉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一本1985年9月出版的《泗水枪声》,书里记载着“固安桥战斗”首创了抗战以来我军在鲁南地区一个连队全歼日军一个小队的战例。

  正是这场战斗,柏学泉成为一名机枪射手,缴获的“九六”式轻机枪成了他手中的武器。第二次与日军正面交锋是在1943年年底,他所在的排俘虏了两个鬼子。

  抗战胜利后,柏学泉随部队被编入了第三野战军八师二十二团。“三野是陈毅和粟裕的部队。”说起自己部队的首长,柏学泉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三野部队打响了孟良崮战役。当时的柏学泉已经由一名机枪手成长为一名突击班的班长。那场战斗中,子弹穿破他的右耳垂进入头部,再沿右脸颊向上打断颧骨后飞出体外。

  2011年5月,85岁高龄的柏学泉到医院检查身体,做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头部CT检查,发现当年被子弹擦过的地方留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子弹碎片。

  ◆命运捉弄:

  兄弟失联多年

  柏学泉老人回忆,解放战争时期,他和大哥跟随三野南征北战,一起从东北打到江南,而二哥则随一野一路打到云南、贵州等地。解放战争胜利后,他又和大哥随部队驻守在浙江,最后都转业留在了杭州。而二哥在解放战争胜利后选择复员回到了山东老家,随后又响应国家的号召,去了西北支援国家建设。

  柏学泉说,二哥后来到了青海西宁,那时,他与二哥还经常书信来往,从来信中得知,二哥在青海西宁的交通部门工作,还在那里成了家。

  柏学泉老人回忆:有一次,二哥柏学泰还寄了一张全家福给他,而他随后也回寄给二哥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因而,二哥柏学泰的后人应该会有这两张照片,其中一张就是柏学泉的全家福。

  ◆寻亲爱心接力:

  从杭州传到西宁,传到茂名,最后传回西宁

  “我到现在都没见过侄儿、侄女,如果能见上他们一面那多好呀!”这位九死一生的老人说这话时夹杂着些许哽咽和遗憾。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这位老战士的愿望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于是,一条抗战老兵青海寻亲的微信由萧山当地的媒体发出,在朋友圈迅速被转发。

  很快,这条爱心接力的寻亲微信传到西宁。9月1日,“【西宁接力】抗战老兵青海寻亲”的微信经过新华网青海频道的编辑核实后编辑刊发,后经西海都市报新媒体中心、“行者,无憾的青海”等媒体公众号与媒体人的大量转发,迅速扩大了寻找范围。

  陈有均将寻亲微信转发后,被青海的摄影爱好者、现居住于广东茂名的吴青平看到。

  “我确实认识一个叫柏建国的人,会不会是他?”吴青平把自己的猜测说给了陈有均。

  由于吴青平认识的柏建国是青海人,这一猜测很快被陈有均否定。“你最好再确认一下。”9月1日晚,在茂名的吴青平发动了多名亲朋,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了在乐都工作的柏建国。

  “没错,我们老家就是山东的。”柏建国的回答印证了吴青平的猜测。当晚,杭州萧山的柏学泉一家,和住在西宁的柏建国一家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在陈有均的联系下,两家人约定:9月3日到来前,2日上午10点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确认是否是失联多年的亲人。

  ◆一张老照片:

  确认失联数十年的亲人

  9月2日,记者与陈有均一行来到位于南川东路的柏建国家。在楼下接大家时,柏建国拿出一张老照片。

  这张老照片与微信中柏学泉提供的全家福一模一样。“终于可以确认了。”陈有均松了一口气。

  听见陈有均这句话,柏建国的泪水已经溢满了眼眶,拿着照片的手不由自主地发抖。终于找到了……

  在寻亲这条路上,不单只有柏学泉一家人,柏学泰一家人也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

  在那张黑白照片的背面,满是已经过世的柏学泰老人留下的笔迹。内容都是他当年寄信的地址。“这些年,关于三叔的线索只有这张照片和照片背面记下的地址。”柏建国说。

  柏学泰老人在1992年去世。弥留之际,他曾经嘱托亲人,务必要找到三弟柏学泉。

  而柏学泉老人回忆:“二哥来信说要到杭州来看我们,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来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二哥的书信几乎全部丢失,只留下了几张照片。

  恰恰是通过那张全家福,让他与素未谋面的亲人再次取得了联系。

  ◆视频对话:

  西宁杭州两地三代人无语凝咽

  按照约定的时间,柏建国的儿子与远方的姑姑柏玲通过微信打开了视频。“哇”的一声,西宁杭州三代人哭成一片。91岁的柏学泉与从未谋面的侄儿柏建国泪眼相望。

  “叔叔,你好吗?”柏建国激动得泣不成声,他的妻子、儿子也在一旁,全家人哭成一片。

  此时,柏建国的弟弟柏建全也从外归来。“叔叔,我是最小的一个。”当年与柏学泉失联时,柏建全还没有出生,但化不开的亲情让他们之间的沟通丝毫没有障碍。

  “叔叔,我们过几天就去看您。”柏建国、柏建全两兄弟对叔叔柏学泉老人说。

  “三叔和我爸爸长得很像,都是长脸,我父亲走的时候头发也都白了。”柏建国说。他介绍,当年柏学泰和柏学泉一样参加过解放战争,并在解放天津时负伤。“一枚弹片射进我父亲的臀部,没有伤到骨头。他在世时,伤口我们都见过。”

  ◆帮老战士找到亲人

  “这是献给老兵最好的礼物”

  柏学泉的女儿也知道老人一直对寻找亲人念念不忘。采访中,柏玲告诉记者,父亲始终对二伯一家念念不忘,有一年他们回山东老家扫墓,还向邻居打听二伯的情况,得到的消息却是二伯早已故去。

  之前,柏学泉老人曾经多次向青海寄信,可是均被退回,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二女儿柏鸣也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在联系寻找。而青海这边,柏建国两兄弟也按照父亲的遗愿,想方设法联系三叔。

  一次,他们还专程托人到萧山区公安局寻找,可是因为老人已经退休,没有找到。

  “能在9月3日前帮柏学泉老人在青海找到亲人,我们十分高兴,这是献给老兵最好的礼物。”陈有均说,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的到来,作为一名普通群众,能帮助抗战老兵完成愿望,他和他所在的摄影群的朋友们都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