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花盛开,又是一湾清清黄河水;又是一场对水与生命的礼赞,又是一次对自然和文明的仰望。
今夜,我们再一次相约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在波光粼粼、闪耀着光芒的母亲河边,聆听水与生命的协奏曲,聆听自然和文明的赞美诗。
大河奔流,逝者如斯。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已连续举办八届,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坚持,如此执着?
这一切都源于水——水是生命之源,守住了水源,也就留住了生命的希望。
(一)
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起源都离不开河流。从长江、黄河、澜沧江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每一条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如果说长江、黄河、澜沧江是盘踞在中华大地的三条巨龙,而江河源头就是它高昂的龙头。
有人说,湖水是地球的眼泪。而三江源这颗地球的眼泪,已经成为青海人民心中的一泓圣水。为水所环抱,似乎是上天赐给青海最美的礼物,而这里的人 民也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恩典,用勤劳,智慧,爱心和创意,运用大自然最好的礼物,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生生不息的乐土,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给予着无 微不至的呵护与关怀。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提出“生态立省”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发展战略。音乐会“敬畏自然、颂扬河流、关爱生命、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正是全省上下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决心和信心的最好诠释。
宁可牺牲GDP,也绝不牺牲生态环境。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 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等政策的出台,让美丽的三江源更加迷人、更有生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开始深入 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后,地处生态重镇的青海,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生态保护从应急式转向了常态化。
201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于解决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生态领域改革,开始用制度来守护绿水青山——
2014年1月,总投资160.6亿元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面积由15.23万平方公里增至39.5万平方公里,更高层次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又一崭新序幕至此拉开;
2014年3月,《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实施,青海省国土面积的近9成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2014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重要平台,先行先试,力争用5年多时间,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可供复制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省生态领域改革的“设计总图”正式出炉;
与此同时,《青海省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和禁止类产业目录》、《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市县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清单》、《青海省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和环境标准相关要求》等先后制定;
依据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制度,我省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开始着手建立省域生态红线评价数据库。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了自然资源产权 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公园制度和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等“六项制度”,促使青海生态保护向规范化、常态化、市场化发展。
…………
“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全省“两会”上,我省提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从主体功能、空间布 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好大自然赐予的绿色财富,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构筑生态文明制度新体系……“充分利用青海生态品牌的放大效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中华水塔’的生态安全屏障,让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这是省委省政府始终不变的承诺。
(二)
2008年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在海南州贵德县清清黄河岸边,“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首度启航。随后每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前后,都会在这里奏响一曲发展理念与自然伦理深层对话的时代之音。
八年来,我们对美好生命、伟大自然和纯洁之水的赞美一刻都不曾停歇。从《人与自然的曼妙和声》到《王洛宾与花儿的青海音乐之夜》,无论是西班牙 著名男高音何赛·卡雷拉斯还是阿尔及利亚国家交响乐团……每届音乐会都用发自灵魂的声音,面对奔流不息的清清黄河表达着由衷的敬意和向往。水,在这里成为 孕育和延续生命的源泉,让人类和自然万物都得到了和谐共存与发展。
“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始终以讴歌生命、敬重自然、促进和谐、交流文化、传播文明为主旨,通过艺术的方式传达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缔造和谐世 界、生态文明、和平幸福的人类生存环境所持有的积极态度与乐观精神,塑造并树立中国推进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象,传达人类与万物共有一个地球, 共有一片土地,共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通过音乐之旅,不但加深了我省和国内外知名乐团、艺术家的友谊,更使青海与全国、世界之间进行了一次文化与艺术的深度交流,让世人更加关注与热 爱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随着“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这一品牌的不断深化打造,它已经逐步成为不断提升青海对外文化形象、扩大青海知名度、美誉度的 文艺之窗,成为建设文化名省和绿色生态青海的一个重要平台。
让我们来到三江源头、青海高原,再次相聚在这蓝色的黄河岸边。再一次将目光投向河流,再一次以水与生命的名义,向河流致敬,向生命致敬;向自然致敬,向文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