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食展”无论是从办展的规模上、还是参展客商的数量上都有大幅提升,创历届之最。走到第九个年头的“清食展”和往届有哪些不同,又给我省清真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海省委员会会长王熙惠。
记者:今年“清食展”与往届相比,在规模上有哪些变化?
王熙惠:从2007年创办至今,“清食展”走过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今年“清食展”的办展规模比往届有大 的提升。首先是展示的面积增加,往届“清食展”都是A、B馆展示,从去年开始占用广场展示,但仅仅是一点。今年把整个广场都用上了。展示面积从2.8万平 方米,发展到现在的3.5万平方米。还有,就是展出产品的种类增加,往届“清食展”集中在食品和用品方面,今年的“清食展”产品门类相对齐全,包括食品、 用品以及部分加工机械等。据统计,本届“清食展”的展品达到3大类36个种类上千个品种,国内外参展商品重量超过100吨。
另外,今年参展的企业总数是1126家,去年是791家,是历届参展企业最多的一次。国外参展企业289家,国内参展企业561家,省内的参展 企业276家,这比去年都有大幅度增加。目前,国内外的客商超过3000人,国外客商接近500人,也是历届之最。从国别来讲,今年来青海参加展会的国家 和地区有39个,国内29个省区市来参加,也说明我们的“清食展”平台,吸引了八方宾客。
记者:整个中国的清真产业的消费额有多少,青海的清真产业在里面占多大的份额?“清食展”在促进青海整个清真食品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熙惠:据我的了解,到去年年底,全球清真产业贸易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包括全球的清真食品、用品的贸易额。 我国去年的清真食品用品的交易量不足1千亿美元,到去年年底,青海的清真产业生产总值是180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在全省占比不大,但毕竟反映了我省清真产 业的蓬勃发展。这个数字与十年前相比是巨大的飞跃,增加了几十倍。目前,青海的清真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我省从事清真产业的人口超过30万人,企业接 近1000家。
展会是以产业为依托的,展会中的主体就是企业。“清食展”之所以在青海诞生,跟之前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是分不开的,至少有地域的优势和民族政策 的支持优势,有了这些基础,“清食展”得以快速发展。通过八年“清食展”的推动和宣传,我省的不少清真产业走向了省外、走向了国际。我省的不少清真食品企 业便是借着“清食展”的平台和机遇发展起来的,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清食展”让企业有了与省外客商、国外客商交流、合作的平台。
记者:本届“清食展”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有哪些积极举措?
王熙惠: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去年的“清食展”创办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在去 年的基础上,今年的展会将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举办青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在今年“清食展”上,将更加注重促进青海企业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并有效发挥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作用,政府提供政策服务,提供为 企业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引导和协调作用,帮助企业解决生存、发展、壮大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者:今年的“清食展”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创新?
王熙惠:今年的“清食展”首次引入了市场化运作,一个成功的会展最终的走向是市场化,今年“清食展”在市场 化上作出了尝试。借助政府强大的支持力,从展会筹划开始,就设计了走市场化的理念,把“清食展”广大群众熟知的展会推向市场,引入了中粮集团这个我国食品 界的“航空母舰”。一方面基于中粮集团的产业优势,加之中粮集团在国内外办展办会很多,有着丰富的办展经验,依托这些优势,我们把中粮集团引进来,将B馆 交给中粮集团开展有效尝试。从目前来看,往年B馆最多只有260个展位,今年达到336个展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