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海都市报刊登的《三问我省物价缘何偏高》一文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省每年都在稳控物价,而百姓觉得物价没有太大变化?对此,记者采访了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盛国滨。
2014年,在省城市民的微信圈里,全国CPI指数排名成了大家互相转发的热点。当我省CPI排名靠前时,大家就开始关注物价的变化,当CPI指数排名靠后时,大家也在议论近期物价的涨幅。在盛国滨看来,无论CPI指数怎么变,我省物价变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盛国滨认为,我省物价最显著的特点是季节性强。每年物价变化受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庆的影响,同时也受七、八、九、十月份旅游季节的影响。每到这些时段,物价就开始涨,形成了所谓的节日经济。
在青海,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当CPI指数上涨时,物价就会跟着上涨,当CPI指数下降时,物价不但没有降下来,一些相关产品甚至出现价格反弹。在盛国滨看来,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
“为什么早市的菜价就比农贸市场便宜,这不仅受税费的影响,还受市场垄断经营的影响。青海市场较小,较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买方市场,商品销售容易出现垄断。除此之外,青海产品供给能力低,各个领域的产品大多来自外地,物流成本、销售渠道中间环节导致物价上涨。2014年,与其他产品相比,我省食品、消费品价格相对较高。”盛国滨说。
作为五大牧区之一,近年来,我省牛羊肉价格排在全国前列,乳制品价格也不比其他省份低,有些企业甚至出现减量加价的情况。随着市场中“姜你军”“蒜你狠”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加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得不放弃本地原料。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省的物价。
为什么我省每年都在稳控物价,而百姓觉得物价没有太大变化?盛国滨分析称,除了我省产品供给量小,销售市场小之外,还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这势必会出现供需矛盾,在他看来,让公共产品定价得到所有消费者满意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蔡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