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令哈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州各项政策部署,围绕市七届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实力稳步提升
1-9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增长9%。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4亿元,下降39.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58万元,增幅25%。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802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069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7%;万元GDP能耗与万元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5%和4.5%,均在年度控制指标之内。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9%以内。
一是农牧区稳步发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枸杞种植面积9.5万亩,产量达12771吨,产值6.4亿元。推广柴杞1、2、3号和宁杞7号等新品种1300亩,试种藜麦1000亩。建立小麦、油菜、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面积5627亩。加快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全市存栏母犏牛3310头,生产福牛犊130头。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000栋,其中建成5兆瓦分布式光伏蔬菜大棚824栋,完成旧棚改造400栋,果蔬自给率达55%。新建畜用暖棚400栋,各类牲畜存栏总数29.67万头(只),出栏14.77万头(只),出栏率43.1%。引导13个合作社整合建设资金,集中建设经济实体活畜交易市场,不断提高合作社活发展水平。怀头他拉西滩村高速公路服务站、河东街道办事处阳光村村级集体经济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10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69亿元,增长15.1%。青元泛镁高强高韧镁合金项目正在调试试产,东方华路49.5兆瓦风电项目已建成待并网发电,日晶光电太阳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柴达木杰青结构板材、藏地生物枸杞深加工、林生生物有机枸杞等项目主体已完工,深圳爱能森100万吨熔盐及光热产业装备制造与大型光热电站、中广核50兆瓦光热、海西冰峰30万吨矿泉水、弘毅新材料球形石墨等项目已开工。上下游产业对接向前推进,完成产业对接30亿元。申报42项企业各类扶持资金项目,落实资金1580万元。坚持“一企一策”,先后为昆仑圣牛、万庄农牧等企业减免资金220万元。
三是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海西融城国际、新华都商业城已运营,景华湾商业广场完成主体,汽配物流园已开工。“两节”期间共安排价调金200万元,储备牛羊肉50吨、冬季耐储蔬菜600吨。新堉种植合作社1000吨蔬菜保鲜库、伊明公司540吨牛羊肉冷库、洲龙农贸市场600吨储备冷库和结伟农副产品购销公司鲜活农产品储备及放心肉连锁直营店配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柯鲁柯镇农贸市场已建成并投入营业,城乡销售网络日趋完善。开工建设德令哈游客服务中心暨自驾车营地,外星人遗址大门建设进入招投标阶段,完成柯鲁柯镇农垦文化园项目建设,建设集观光、餐饮、住宿、探险、摄影、科考为一体的德令哈哈拉湖原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截至11月,全市宾馆共接待游客1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收入达5.6亿元,同比增长25%,人均旅游消费达到455元/人。
二、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是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全市共开复工项目270个,开复工率为87%,已完工项目159个。2014年青洽会期间,全市共集中签约12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目前到位资金19.86亿元。完善了市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和签证备案制度,年内评审项目265个,核减资金2902.97万元,核减率达19%。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力度,收回财政存量资金2753.39万元。
二是城乡规划引领显现。编制完成《德令哈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14-2030)》,目前已通过省建设厅初步审查。依法加大对未批先建、先建后批、乱建抢建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以河西菜市场为重点整治区域,疏导取缔占道经营摊点540余家,规范机动车辆450台次,修建便民服务市场1座,较好地解决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带来的市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全年清运处置生活垃圾7.92万吨,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置率达100%。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依法拆除甘南村等36户、3140平方米违章建筑,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蔓延势头。达成拆迁安置协议2543户,拆除1744户。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巴音河河道(七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治理长度1.49公里。黑石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期)工程通过省水利厅审查。重点解决了尕海镇、柯鲁柯镇等1.7万人、2450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德令哈市中水回用完成主体工程并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完成供排水管道21公里。可鲁克湖生态水系平衡控导工程完成连通河河道治理1.47公里。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德令哈机场建成投运,年旅客吞吐量达4577人次。德令哈人民公园竣工开园。德香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3亿元,4条省交通厅代建道路正在进行招投标,德尕路道路建设(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格尔木东路延伸段完成800米沥青路面及人行道铺装工程。15条村级硬化道路全部完工,4座桥梁投入使用,4条通村道路全面建成,完成公路建设里程139公里。浩星等5个小区亮化已全部完成。投资650万元的柴达木东路电缆入地及照明工程完成土建施工。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基础施工。投资3000万元的柴达木公园基础建设完工。
三、民生保障不断强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达9.23亿元,占总支出的78%。累计投入1.12亿元,2所学校校舍改造工程、3所标准化学校及3所学校运动场、4所学校周转房和5所幼儿园工程即将完工投入使用。新建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配用率达100%。德令哈市电影院建设完成500平方电影院业务用房一座。德令哈市广播电台建成。圆满完成全市1000套“户户通”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成功承办了海子诗歌文化艺术节、激情穿越柴达木汽车摩托车集结赛等活动,组织柴达木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共计13场。
二是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净增20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965人,参保率达到99.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061人,参保率达99%;农牧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0886人,参保巩固率达99%。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组织劳务输出1259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882万元。昆仑路社区服务站续建完工,建设路社区服务站、柯鲁柯镇社区服务站开工建设。发放城乡低保资金及各类补贴资金4192万元,有效保障了城乡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将柯鲁柯镇平原村和民乐村移交至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理顺行政管理体制。1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100套廉租住房完成主体工程,160套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达到验收条件,200套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完成主体,农牧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工程进展顺利。3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完成,村级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全部完工。
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了城市绿化、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及公益林建设等30个项目,新增林地面积2.38万亩,封育面积14.7万亩,完成黑果枸杞育苗50万株。可鲁克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5个子项目进展顺利,下达中央专项资金5227万元,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进行审查。争取资金600万元,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延期脱硝工程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制定蒸氨尾液排放场整改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治理工作力度。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污水457.8万吨,国省道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展顺利,清理垃圾620余吨。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18288平方米。
四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对藏传佛教及各寺院的寺规戒律进行梳理,引导广大僧侣自觉守法持戒,维护藏传佛教界自身形象。完成了藏传佛教寺院“七室”建设工作,有效改善了寺院办公条件。切实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有效遏制了较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全市7个基层司法所建立了标准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02件,成功调解188件,调处成功率达93%。妥善解决了违章建筑拆除、低保政策享受等一批信访案件,信访工作重信重访29件(次),已办结27件(次),办结率为93.1%。加大对治安案件的查处力度,共立各类治安案件969起,查处944起,查处率97.4%。共立各类刑事案件380起,立案数下降26.6%。
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审核备案、重大民生工程听证、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检查、法制宣传等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构建完善、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二是投融资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城投公司、信达担保资金规模不断壮大,充分利用政府、银监局和青海银行、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三方联动协议,采取走访企业,加强与银行沟通等方式,积极推进我市小微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担保工作,不断拓展担保业务新局面、创新担保经营模式,化整为零分批分量进行担保。年内共争取政府性融资资金6.3亿元。
三是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加强与交通部和浙江省等对口支援部门和友好地区的联系,充分利用支援单位的优势,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服务,完成了西湖春蕾小学、建设路社区服务中心等重点援建项目,开展智力培训支援120余人次,努力构建了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相结合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推动德令哈市实现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