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评述 > 观察评述
海西州服务业运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今年以来,海西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社会消费潜力,协调推进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努力促进全州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总体呈现增速趋弱、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州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8.37亿元,同比增长8.5%。

    一、运行现状。一是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1至9月,在民间投资的引领下,全州完成服务业投资76.44亿元,同比增长37.93%,较平均投资水平高14个百分点。海西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德令哈中德大酒店等项目建成,柏树山旅游景区、格尔木华兴商业广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开发成为投资热点,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推动城镇化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截至9月底,全州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69亿元,同比增长125.3%,建设规模达135.9万平方米,德令哈景华湾商住小区、格尔木西城印象住宅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二是消费总体增速平稳。前三季度,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9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消费市场旺于乡村,城市带动乡村消费增长的潜力逐步显现。截至9月底,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57亿元,同比增长8.8%。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标准化连锁农家店、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132个。三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州一系列扶持政策,创优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批准实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文化、旅游、商贸等专项规划,服务业规划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研究出台《海西州服务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落实州级服务业引导资金1亿元,首批安排下达文化、旅游、商贸等服务业专项资金5222万元;落实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2450万元,物流、社区、中介、房地产、展会等17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得到省级资金支持。四是金融支撑作用增强。截至9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1.63亿元,较年初增加42.68亿元,同比增长13.31%;贷款余额345.84亿元,较年初增加24.05亿元,同比增长15.57%。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首批发行企业4家、发债总额5亿元,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成功签订40亿元融资合作协议,首批融资15亿元,解决了州内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柴达木农商银行、格尔木农商银行规范运行,青海银行海西分行挂牌营业,融资担保、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发行等实现新发展。五是物流业发展稳定。批复实施《海西州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等重点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锡铁山至北霍布逊地方铁路、饮马峡工业园区专用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物流交通体系不断完善,1至9月全地区完成铁路货运量1875.64万吨,同比下降11.7%。组织重点物流企业参加“青洽会”等重要节会,加大宣传推介,提升企业市场认知度。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实施金属镁物流园、达布逊物流园、天峻圣裕源煤炭储运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庆华钢铁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全面贯通,海西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启动实施。六是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围绕“全省旅游服务和消费提升年”主题活动,加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前三季度,旅游业招商引资20.29亿元,引进甘肃兰洋集团对柏树山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落实州级资金1650万元,推动大柴旦温泉、南八仙自驾车营地、外星人遗址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高原极限汽车越野挑战赛、激情穿越柴达木汽车摩托车拉力赛、青海省第五届民族运动会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1至9月,全州接待国内游客401.42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38%,旅游业对三产的贡献率提升较快。七是民生服务业持续改善。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服务,截至9月底,落实财政扶贫资金12484万元,同比增长17%。 继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完善慈善机构,支持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进入老龄工作领域,推 进全州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州县人民医院改扩建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殡葬服务、残疾人托养等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截至9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591人,完成率为99.9%。技能培训各类失业人员和农牧民7141人,完成劳务输出6612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6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控制在3.5%以内。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实现预期目标难度大。受宏观经济总体趋弱的影响,服务业总体呈现运行趋缓的态势,部分行业下滑,拉动经济增长乏力。二是服务业项目支撑不足。受自然环境、市场需求、发展基础、人口规模等客观因素影响,业主投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全州服务业项目少、投资小,缺乏大项目支撑和龙头企业带动,远不能适应全州经济发展需要。三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的加速发展使服务业的增长贡献份额不足,服务业总量增加、占比下降的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工业大、服务业小”的问题仍然突出。四是统计核算亟待完善。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服务单位规模小、数量多且新兴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等诸多特点,致使第三产业统计工作难度较大。

    三、对策建议。一是继续加大服务业扶持力度。充 分运用市场机制,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启动效益,拓宽融资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及省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强化督查督办,确保各项优 惠政策落实到位,促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注重发挥政府调节作用,鼓励研发、教育培训、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投资,通过现代服务经济的溢出效应带动企业的发展。 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领域。二是继续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加 快推进物流业发展,重点加强格尔木、德令哈等主要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大柴旦雪峰物流园、天峻银海物流园、德令哈物流建材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 快推动商贸流通发展,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商贸流通与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结合,促进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与文化消费的融合。积极 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 目和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服务双提升”活动,重视行业品质提升,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吸引域外各类金 融机构在州内增设经营网点,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网络。发展壮大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格尔木农村商业银行融资和信贷,创新融资方式,激发市场活力。三是继续加快民生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及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州人民医院高压氧舱、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急救中心等建设项目,推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实施。加快发展文化工程,实施德都蒙古文化产业园等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四是继续规范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针对服务业点多、面宽的实际,强化服务业基础统计工作,在现有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加规范全面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统计方法,规范统计体系,实施服务行业专项分类统计,为政府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