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海西州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银监会提出的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一、服务现状
(一)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增强。各银行业机构紧紧围绕海西“两区”建设,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6月低,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亿元,同比增加7.64亿元,增长15.85%,授信户数2597户,同比增加154户。重点支持了枸杞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企业,运输、原料加工、销售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有力促进了海西“两区”建设。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加大。部 分银行业机构建立了小微企业信贷中心,配备了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人员,针对小微企业特征和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从贷款额度、贷款期 限、还款方式、抵质押物种类等多个方面进行适应性创新,推出了存款抵押、应收账款抵质押、国内保理、商户联保、循环额度贷等信贷新品种。优化小微企业信贷 流程,解决部分信用度较高企业的抵押担保难题,缓解企业还款压力,改善资金紧张局面。青海银行格尔木分行通过办理应收账款抵押方式支持了格尔木昆仑物流运 输有限公司发展,结合企业结算多为银行承兑汇票的实际,扶持企业成立汽车销售公司,大部分票据直接付给汽车供货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迅速发 展成为昆仑开发区内最大的物流和汽车销售企业。
(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外围环境逐步改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力度逐步加强,州政府设立10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用于降低银行对小企业的授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成立担保公司6家,在保余额3.49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各银行业机构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项目洽谈会、座谈会,加强银企对接,共同协商解决小微企业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联合政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全辖已评定信用社区1个,信用乡镇3个,评定信用户1.2万户,全辖信用户贷款余额1.77亿元。监管部门通过政策宣传,组织各银行业机构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日常监测通报、采取差别化监管政策等方式,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二、制约因素
(一)地区经济发展及地理特点制约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一 是高度依赖于大中型企业。海西地区的小微企业多为服务于资源型大中型企业,客观上造成了对大中型企业的高度依赖,目前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产业链上部分 大中型企业处于资金紧张、生产经营困难局面,因而存在拖欠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小微企业账款等现象,从而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二是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地 区属于高寒气候,枸杞等农业种植物易受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加之地区保险业务发展缓慢,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制约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发展。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 是银行业机构在经营理念上普遍存在傍大户现象,争相为大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信贷资金高度集中于大中型企业,而拓展小微企业市场的积极性不够高, 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二是受现行信贷管理制度制约,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较少,抵押担保方式不够灵活,而小微企业大多具有管理水平较低, 规模小,财务不健全,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客观上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三是各行热衷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产品,而对 小微企业在金融产品宣传和服务方面明显不足。
(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外围环境有待完善。虽 然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但在实践中尚未发挥作用,其信贷杠杆撬动作用发挥不够。地区担保机构由于规模偏小,担保能力较弱,银行与担保机构的业 务合作较少,担保机构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间接融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的矛盾较突出。社会信用环境有待加强,部分小微企 业存在信用意识淡薄,甚至存在欺诈行为,大大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地域特点,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依 据“两区”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石油、天然气、钾肥、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引导大中型企业对其上下游小微企业给予扶持,并指导小 微企业拓宽市场领域,增强经营自主性和灵活性。建立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 鼓励和促进保险业务发展,积极推广农业保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信贷投放及创新力度,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各银行业机构要在小微企业信贷倾斜上实现新突破,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研发推广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 产品,简化程序、提升效率,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创新小微企业抵押担保方式,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尽可能使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加大服务创新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小微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结算、汇兑、代收代付、理财、网上银行、现金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同时推介保函、承兑汇票等非贷款类融资服务。
(三)发挥多方合力,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外围环境。各银行业机构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所支持小微企业纳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畴,有效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降低银行风险。发展壮大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发挥担保机构职能作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培育和组织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挥商会、工商联等组织的职能,牵头小微企业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加强信息交流,通过信用担保、联保等方式为单 个小微企业增信,提供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