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有网友爆料称,华北理工大学的学生在食堂吃出异物,疑似鼠头。网友发布的群聊截图显示,有人在群内发布了几张食物图片,其中一双筷子夹住的深色肉上有几根毛,发布者称这份食物是室友在学校食堂买到的,看上去像是老鼠头,但食堂的店家说是牛肉。
当晚,华北理工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发出公告,称宁波市江徽美食餐饮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27日参与华北理工大学学生食堂委托经营项目招标并中标。2023年10月10日,该公司违反食品卫生相关规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食品卫生问题。经研究决定,解除与其之间的委托经营合同,并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最新情况是,当地市监局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江西高校食堂“指鼠为鸭”事件才过去4个月,又是高校食堂出现疑似老鼠头,区别在于,这次是“指鼠为牛”。
对于此事,学校的处理相对及时,“火速”与相关公司解除合同。但仍有两个关键信息点没有说清楚。
一个是学校只明确“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却没有说清楚这异物到底是不是鼠头?另一个是,相关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情况如何,还有没有其他学生在这个食堂吃出问题,学校在这方面有何具体作为?
这些才是舆论的最大疑惑和关切,学校应当第一时间说清楚,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遮遮掩掩。
这家涉事公司,通过正常招标进入大学食堂,只干了两个多月就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想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失守了,才会让疑似老鼠头的东西出现在学生的饭菜里。项目招标,厨房环境,食材采购、仓储、清洗,后勤监管等一系列情况,都需要好好查一查。
如果在事发后,不将真相和问题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检验,并采取有力举措真正刮骨疗毒,那么,“信任危机”才刚刚开始。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这已经是“指鼠为鸭”以来,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第三起“鼠头”事件。此类事情没完没了,说明问题一直都存在,所暴露的既有责任主体方的冷漠,也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漏洞。
这些漏洞与缺失,恐怕不是几次“鼠头”事件的曝光、解除几个合同、追究几个餐饮公司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就能弥补的。
上一篇:智能手机缘何被变成“窃听器”?
下一篇:开这种盲盒,“被坑”能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