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28日,西宁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警方破获“3·05”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查获涉及我省多个市州167个小区的业主信息77.8万余条。
今年2月,西宁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发现,房产销售领域有个别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
民警前期侦查发现,房产销售人员归某在多个微信群中发布广告,寻找持有西宁市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员交换西宁小区业主公民个人信息,初步查明,这些信息涉及西宁市100余个小区的业主信息24万余条,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网安支队发现涉嫌犯罪线索后不久,西宁市公安局成立“3·05”专案组立案侦查,由网安支队统筹案件侦办工作。
3月16日,专案组决定统一收网。当天10时,民警在城西区某售楼部抓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嫌疑人4名。4月14日,警方抓获另外一名畏罪潜逃的犯罪嫌疑人黄某。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在对犯罪嫌疑人陈某的审讯过程中发现,陈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先后向18名犯罪嫌疑人交换、出售、获取过公民个人信息。此后,专案组民警赴江苏昆山、青海海东等地对王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开展抓捕。至6月25日,1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警方抓获22名犯罪嫌疑人后,经审讯和数据勘验检查,共查获涉及我省多个市州167个小区的业主信息77.8万余条。此外,抓获的22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利用网络买卖、收受、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案22名犯罪嫌疑人已于7月15日全部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一案件中,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营销策划行业的个别销售人员中,部分人员或是拥有公民个人信息,或是对个人信息有需求,通过购买、交换、出售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开展电话营销工作,也有不少行业“内鬼”,在履职、提供服务过程中,对掌握的个人信息出售牟利。
此外,犯罪形式从个体模式向网络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通信群组发布广告、通过网络媒介交换出售个人信息方式增多,导致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团伙犯罪案件大量出现,有的上下家之间甚至没有直接接触,利用网络直接交换、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
这一案件中,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多为小区业主信息,内容包括业主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这些属于高度敏感信息,极易被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相关犯罪嫌疑人利用。
据西宁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色产业链加速了电信网络诈骗、非法推广、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的蔓延泛滥。此次,西宁网警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相关犯罪依法打击,斩断了犯罪利益链,铲除相关犯罪产业链,做到了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上一篇:以强有力监管遏制网络弹窗乱象